如今的時代,手機等電子產品已經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家長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會選擇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然而有一些沒有自制力的孩子,會背著家長偷偷看手機,對于孩子的這種行為,家長應該怎么辦呢?
孩子老偷拿手機看怎么辦
1、言傳不如身教。父母應該給孩子做好榜樣,讓孩子看到父母規律生活、說到做到、對自己的情緒和行為有良好的管理和約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如果你整天打游戲或者在孩子面前無所事事玩手機,你再怎么訓斥孩子去讀書,你覺得會有效果嗎?最好的方式應該是身體力行,放下手機,陪著孩子一起讀書。
2、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興趣愛好才是最好的老師”,孩子愛一個東西才會為了達到目的而愿意付出更多努力。
每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聰明的家長要善于發現孩子的興趣愛好,并小心翼翼的保護孩子的興趣愛好,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培養孩子興趣愛好。所以家長要鼓勵孩子從小就培養興趣愛好,這樣不僅對孩子的健康成長能起到積極的作用,還可以讓孩子未來有更多的發展。
3、正確引導孩子使用手機。如果孩子開始對手機感興趣,一定要及時引導,不要打罵。告訴孩子手機的正確用途,可以用手機去玩一些益智游戲,可以去查詢一些有關的資料,利用手機讓自己學習到更多有用的知識。
如果上課的時候,老師問到一些偏僻的知識,別的孩子都不知道,自己卻能回來上來,那將會有莫大的成就感。嘗到了甜頭,就會更加努力。
4、給孩子立下規矩。很多時候,不是孩子自制力不行,是父母原則性不夠強,可能在看到孩子撒嬌、耍賴、哭鬧后,就妥協了,打破了既定的規則,讓孩子嘗到了甜頭。建立規則時一定要跟孩子商量和討論,由孩子自己說出來的規矩,他會更樂意去執行。
定下了規則,家長一定要堅持原則,語氣、情緒可以很溫和,但是態度和立場必須堅定。比如規定了孩子每天只能玩10分鐘手機,如果孩子玩了20分鐘,那么第二天就不許玩,不管孩子怎么要求都要拒絕。
在適當的規矩中,孩子會慢慢由他律變為自律,知道自己什么時候該做什么,不能超過多長時間,自制力得到發展。
孩子老偷拿手機看的原因
1、“罪魁禍首”是家長。俗話說得好,上梁不正下梁歪。家長平時在家里做什么,孩子就跟著做什么,家長整天抱著手機玩。
孩子在幼年時期模仿能力是非常強的,而且對于孩子而言,幼年時期唯一的玩伴就是爸爸媽媽,爸爸媽媽抱著手機不放,孩子就會感到孤單。
心理學認為,父母在陪伴孩子時玩手機,其實是一種冷戰,是對孩子感情上的冷漠。在家庭教育中,長期遭受冷漠的孩子容易產生孤僻、叛逆等性格,心理不能健康地發展。孩子需要一對一的陪伴,父母只有憑自制力,放下手機,才能讓孩子感受到被愛。
2、孩子的自制力太差,禁不住誘惑。“每天孩子玩手機玩電腦,說好只玩一個小時,但玩著玩著就停不下來,作業也不寫了怎么辦?”這其實反映了孩子的自控能力差,是很多家長面臨的問題。
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腦發育在嬰幼兒時期是呈現上升的趨勢的,因此自控力不夠強并不代表著孩子就一無是處了,很可能是孩子們正處于成長的階段,需要父母的正確引導。
因此,孩子沉迷手機,自制力差,都是因為對孩子大腦對于該方面的發育不夠充分,處理的機制不夠完善,這些成長都需要父母的關注。
如何避免孩子沉迷手機
引導孩子喜歡學習,熱愛學習,也可以趁孩子放假帶他去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爬山,去某個地方玩玩,幫助孩子開闊視野,也讓孩子放松放松,降低孩子的壓力和負擔。也可以極大的幫助孩子降低對電子產品的依賴性。
培養孩子更多的興趣愛好,多和孩子互動,去社會實踐,或者旅行都是很好的選擇。這樣可以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從而達到遠離手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