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都遇到過類似的問題,孩子做作業遇到不會的找家長借手機,家長給了后,孩子卻拿著手機不是查閱資料,而是偷偷玩游戲。那么,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總是忍不住玩游戲,父母該怎么辦?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孩子做作業偷偷玩游戲家長怎么教育
1、先處理好情緒再處理事。這個時候,最首要的并不是如何懲罰和教育孩子,而是家長要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下的對話往往很破壞關系,也不能真正幫助孩子直面自己的問題。看破不說破,最好不揭穿,這個叫尊重,尊重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孩子有了自尊心提升,才愿意改變自己。
2、宣傳優秀孩子的做法。優秀的孩子都能較好地控制對電子設備的使用,更多選擇閱讀紙質書籍,優秀學生的家長在孩子電子設備使用方面的管理質量較高,會限制孩子使用電子設備的用途和時間,并進行督促。
3、制定手機使用的規則,孩子獲得自控力。家里一定要制定手機使用的規則,孩子的手機管理在一定范圍內,擺放的位置也要固定,要有獨立空間。手機使用要有時間控制。按照孩子的需求適度使用,切不可作為獎勵條件打破原有規定。
父母在制定規則時,孩子要有多種娛樂項目。手機僅是一種娛樂工具,要和體育鍛煉、勞動實踐等一起規劃,要有一定的限制。
4、讓孩子參與一起制定學習計劃和家庭規則,并讓孩子認同規則中所有的內容,其中如果孩子提出給到一些玩手機的時間,那么家長也要和孩子商量,在不影響作業的情況下,給一些時間。
我們家長要有這樣的意識,努力化解家教難點,助力孩子健康成長。如果發現孩子偷偷玩手機,千萬不要故意冷落孩子,對孩子的危害更加嚴重我們要及時跟孩子溝通,同時對孩子進行教育。
作為家長,我們應該沉下心來,花一些時間找到科學的方式方法,幫孩子成為手機的主人,讓每個孩子獲得長遠的更好的發展。
孩子寫作業偷玩游戲父母打罵懲罰不起作用的原因
1、孩子偷玩游戲,是“認知失調”的行為,家長的責罰反而削弱了這種“認知失調”。如果孩子本身知道這是不對的,就會產生“認知失調感。”他內心的自責和緊張,會促使他做出相應的改變來減輕這種失調。比如通過減少玩游戲的時間,努力學習以達到一種平衡的狀態。
可是父母對孩子的打罵責罰反而會削弱孩子的這種失調感,減輕了孩子的自責心理,讓他覺得:“反正我都被狠狠教訓了,已經為這個行為付出了代價。”從而產生一種心安理得的心理,反而會繼續玩下去。
2、父母的打罵懲罰,會降低孩子的“自尊感”。當孩子在追求愉悅的路上不能自制時,父母一味的責罰打罵卻無法拉回孩子,反而會不斷降低孩子的“自尊感”,將孩子越推越遠。
孩子會因此而自我懷疑,覺得:“反正我在你眼里就是這樣的,那還不如索性玩到底”、“我本來就是這樣的人”。
如何培養孩子專心寫作業的習慣
1、利用“限時鼓勵法”來糾正。首先父母了解一下孩子的作業量,心里估計一個完成的時間,然后征詢孩子,如“語文40分鐘能做完嗎?數學30分鐘能做完嗎?
如果在規定時間做完,給你貼上一個小星星,當達到5顆小星星的時候,爸爸會獎勵一個你喜歡的東西或帶你到xxx地方去玩。”通常情況下,孩子會樂意接受的。
提醒家長注意的是,這種“限時鼓勵法”是為了首先糾正孩子做作業施拉的壞習慣,他在規定的時間內將作業寫完就算達到了目的,要給予表揚,至于作業質量是否滿意,是后一步的事。
2、利用“中途安撫法”來糾正。通常情況下,孩子會說沒有難題會做,這時大人要表現出一種平靜的神情:“你很聰明,馬上會做完的,媽媽等著你好嗎?”這種方法,實際上首先是中止了孩子拖拉的行為,然后使孩子明白:大人在關注他,希望他快一點完成作業。
對待做作業拖拉、愛玩的孩子,不能在一旁總是用責怪、數落、抱怨的語言說教他,如,“做作業總是不專心,”、“快做,不要玩。”“幾道題,也要做半天,真沒出息。”越是責罵、數落孩子,越會加重他的壞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