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孩子有一個強大的內心,在他長大成人之后支撐他在社會上立足;不過,孩子在成長的路上難免會遇到磕磕絆絆,比如因為一些原因被同學排擠孤立,這個時候父母的作用就很大了。
孩子被排擠孤立家長該怎么做
當自己家的小孩交友受到排擠時,我覺得需要從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先分析自己小孩子的問題,看看是否是方法不對,或者語言不當等造成其他小朋友的排擠,從而導致沒朋友;
第二,可以分析一下是不是其他小朋友都有自己固定的小伙伴,而自己的小孩性格又比較內向,不善于表達自己的想法,導致被排擠。
接下來要根據具體原因進行具體對待,從不同的方向進行疏導教育,爭取盡早融入小朋友們中間。
如何開導被排擠的孩子
被排擠的孩子,內心有很多挫敗,價值感低下。這個時候,最需要的,不是父母的大道理,而是父母的安慰、同情和理解。
具體怎么開導?當然是通過聊天、談心來化解。比如父母跟孩子暢聊生活、人生、學習等等諸多方面,重要的不是聊什么,而是暢快的、心與心想通的交流。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有過這樣的經歷,就是某一時刻,與某一人暢所欲言,徹夜長談……
那種感覺,會讓你從對方那里獲得足夠的認同和心理支持,那么被排擠這樣的事情,你就能夠應對,你就能做到一笑而過。
當然,心與心的交流,是讓孩子獲得安慰,安靜下來,一起集思廣益獲得解決可能的前提。但是,接納也好,安慰也好,聊天也好,并不能真正解決問題。要想真正解決問題,是需要改變當事人的交往模式。
但這又何其容易呢?畢竟孩子被排擠,總是存在一些性格上、價值觀上、行為習慣上的非主流化,或者偏差。這些都是從家庭中習得,你如何去改變,這取決于你的決心。
這樣的挫折,可能沒有辦法很快根除。一般有效的解決模式是:傾聽、交流、啟發,讓孩子接受現實,想出一些辦法應對一些具體的挑戰。重要的要接受現實,在現實中專注于你的目標和成長。
孩子被孤立、排擠的情況有哪些
1、偶然的沖突
在青少年群體中,常常出現這樣的情況:兩個孩子由于一些難以辨別對錯的事情發生了沖突,恰逢其中一個孩子在班上比較受歡迎,在有意無意中成了一種“站隊”勢力,吸引了更多的同學支持TA,人氣稍弱的一方便慢慢被孤立、排擠。
面對這種情況,父母需要先給孩子一些心理支持,鼓勵她用自己的力量與對方交涉。
父母需要用積極的心態看待這個事情,把這當成一個陪伴孩子學習和成長的機會,利用這個契機讓孩子獲取一些人際交往經驗,幫助孩子培養應對復雜人際情況的信心,鼓勵孩子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并積極采取行動,解開誤會。
2、缺乏人際交往技巧
有些孩子會因為性格比較急躁、不懂謙讓、比較自我,容易和同伴產生沖突,引起同伴的不滿,被同學孤立,缺少朋友;有些孩子可能是因為性格較為內向害羞、敏感膽小等,不知道如何融入班集體中,也不敢、不懂得怎樣嘗試交朋友而一直很孤單。
這些孩子內心渴望與同學交往,但因為沒有掌握與同伴交往的技巧而一直比較孤單;或者不小心做了讓對方反感和生氣的事,久而久之導致同伴們都不愿意靠近。
孩子越是缺乏玩伴,心里就越孤單,越渴望與同伴交往,但往往這樣的交友行動都是以失敗告終。
對于這種情況,父母應該根據孩子的性格,傳授一些適用孩子的人際交往的技巧和方法,鼓勵孩子勇敢和他人交往,幫助孩子提升融入社會的能力。也可以與孩子模擬交友過程,根據具體的語言或者行為引導孩子更好地融入班級。
3、不符合同伴認定的主流
同伴之間會以主流的標準評價彼此,比如說學習成績、衣著、發型、聽的音樂、喜歡的偶像、興趣愛好、家庭背景等。
孩子的寬容度沒有成人有彈性,若某個同學與他們認定的“交友標準”不相符時,可能就會嘲笑、排擠、孤立對方。
例如,拿學習成績來說,成績太優秀或者太差勁都會讓孩子變得“不一樣”。如果孩子所在朋友圈中,其他同學學習成績都很優異,那當一個人出現成績下滑時,便很容易受到同伴負面的評價;如果孩子的好朋友學習成績都屬于中等偏下的水平,忽然其中一個成績突飛猛進,其他人有可能會欽佩,也可能會嫉妒,一起孤立、排擠這個“異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