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謊的原因有很多,但大多數的時候孩子撒謊是因為想要避免父母的怒火或者是懲罰,而有的時候是因為孩子認知能力的原因,幻想所致,比如說孩子說媽媽的頭上有雪花,其實是說頭皮屑,有的時候是因為模仿大人撒謊的行為。
1、滿足特定的心理需求
比如開學了,有的孩子相互炫耀自己的假期過得多愉快,有位同學說:“我去香港了”,其實他哪兒也沒去,為了滿足自己的心理需求,會編造出去香港玩了賽馬場、海洋公園等等,其他同學就會信以為真,對“香港之旅”特別羨慕,而這位同學就會特別的滿足。
2、混淆了現實與幻想
這種現象在2-4歲孩子身上表現尤為突出,這也很容易被父母誤認為孩子在說謊。
3歲的薇薇跟爸媽去動物園玩,回來后小伙伴過來打聽趣事。薇薇興奮地說:“我在動物園看到了許多可愛的小動物,有老虎,大象、長頸鹿,還有好多泰迪熊和小馬,可好玩了。我還跟泰迪熊抱抱了。”薇薇生動的講述,小朋友們聽得津津有味,站在一旁的媽媽都驚呆了:“女兒什么時候學會說謊了?”
這個階段幼兒的謊言大多數是源于活躍的想象力,此時孩子自己根本沒有意識到他在“說謊”。這一類說謊行為會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認知的發展逐步減少,所以父母可以不用處理。
3、為了逃避懲罰
孩子因懼怕父母懲罰或者期待獎勵而說謊。就像有的孩子害怕自己考差了被媽媽批評,就謊報了成績,而且如果說自己得了優,反而還可能得到表揚。人們都期待自己的孩子能夠優秀,但若要求太苛刻、對成績過于強調,孩子一次達不到父母的期待,可能就從此開始了說謊的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