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陪伴,督促,千萬別教。培養他有判斷事物的能力,鍛煉孩子自己動手能力。對孩子要有足夠的耐心,讓孩子自己找到他適合的喜歡的東西。家長的言傳身教最重要,關注孩子的細微變化,陪孩子做游戲。那么,小學的孩子該怎么教育?
小學的孩子該怎么教育
1、培養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
在孩子對自己的新階段有了足夠認識后,就可以開始在行動上鼓勵他們去做自己能做和應該做的事情,這能讓他們感覺到一種“主人翁”式的滿足感,在實踐中慢慢掌握更多的規則規律、形成是非觀、具有一定的判斷力,并在一定程度上具備自我管理和問題解決的能力。好的習慣使人受益終身,這個階段是家長最容易培養孩子習慣的最重要階段,一旦錯過,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培養,而且還有可能事倍功半。
2、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
剛開始一定培養孩子獨立完成作業的習慣,可以做完了,一起檢查,避免坐邊上盯著寫,這樣孩子會覺得寫作業是在完成家長的任務似的,完成任務和好好寫自己的作業是有本質區別的。寫之前問孩子大概得多久,到時間過來檢查。查出錯的,不要說孩子不認真啊笨啊之類的話,引導孩子再看看錯的地方,知錯就改,要夸,粗心大意,要鼓勵,相信下次不會再犯同樣的錯誤。
3、激發求知的興趣
這點很重要。說實話,小學的學科知識真沒有多少,但是如果求知的欲望沒有激發起來,那只會越為越厭學,越來越學不進去。等到青春期來臨,孩子學會對抗和叛逆,那時候家長和老師的話都聽不進去了,學習肯定也是越來越糟糕。
4、不能逼迫不能打罵
不能讓孩子覺上小學是件痛苦的事情。小學一二年級內容少之又少所以不必一開始就在意成績的高低,關鍵是興趣和習慣的培養。剛上小學有的孩子不適應,上課坐不住注意力不集中,作業拖拉是很正常的。我們應該耐心的陪伴和鼓勵,寫對一個就夸他很棒,聽他講學校有趣的事情,讓他喜歡學習喜歡去學校。告訴他認真聽講是很重要的。
5、告訴孩子上學的美好
要在心理上為孩子創造一個想要上學的想法,在平時多和孩子聊一聊上學的美好,比如可以和更多的小朋友玩,老師會對小朋友很友好等等。要讓孩子從內心上接受上學這件事情,并且覺得上學對他是很好的。不要讓孩子從心理上排斥上學。
6、要以身作則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們的模仿能力很強,空洞說教遠不及實際行動的影響力大。不是有這么一則公益廣告嗎,母親給外婆洗腳,小兒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樣學著要給母親洗腳。同樣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長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來的孩子很難說不是一個失敗的復制品。可見大人的言傳身教真的很重要。
小學的孩子該怎么教育,家長要做好表率,培養孩子的習慣,再就是培養體育音樂等興趣愛好,最后就是開拓思維。給孩子提供一個積極向上,健康的學習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