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不要過分看中成績
在初中階段,作為家長不應該眼里只有成績,而是應該多關心一下孩子的內心,從側面的角度鼓勵,比口頭的壓力來的效果更好。
在初中階段,作為家長首先應該是肯定并認可孩子的付出,對于結果而不要過分的在意,這樣才能夠鼓勵孩子擁有健康的心態去面對未來。
和諧的家庭能夠讓孩子擁有快樂的心靈,也可以幫助他在未來的學習和生活中健全健康的人格,家庭和諧才是孩子快樂的源泉。
2、學會欣賞孩子
對于孩子的行為,應該學會欣賞并給予贊賞,只有這樣才能夠增加孩子的自信心,也有利于孩子在未來工作及生活中的處世態度。
作為家長,一定要在孩子心理還不成熟的時候,給予正確的引導,因為對于他們來說,還不足夠對事物保持理性的分析態度,家長的正確指路,才能夠讓他們快樂成長。
3、把握游戲期與學習期的界限
在孩子上小學以前都可以叫做學前期,學前期的孩子都是以玩為主的。即便這時候你給孩子報了很多班,在上課的時候,主要的形式也是玩。所以,在這個事情你要求孩子學很多知識是不現實的也是沒有用的。
在上了小學以后,孩子的興趣會逐漸的轉變,學前期的那些游戲已經不能吸引他們,學習就逐漸具有了興趣。這時候你的孩子就會勤奮起來。所以,你要分清孩子不同的年齡階段,在不同的階段做不同的事情。
4、體罰與批評要把握分寸
目前體罰孩子是否正確仍然是一個存在爭議的話題,我個人的觀點是,是否體罰孩子要看孩子的年齡大小,對于四五歲以下的孩子,體罰是必要的,因為批評教育是無效的,他們甚至都無法完全理解父母的話。
而在孩子長大以后,體罰變得無效了,這就要父母講道理了。體罰只能增加他們的暴力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