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對孩子的過度關切,使孩子事情合群的機會。小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怎么回事,主要是小孩子性格比較孤僻,作為家長帶孩子到外面走一走,多接觸一下小孩,也可以把別人家的孩子帶到自己家來,時間長了,孩子就會和小朋友玩兒了。
小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怎么回事
1、孩子缺乏自信
不僅僅是大人需要自信,小孩子更加需要自信感,和大人不一樣的是,大人的自信可以自己給自己,但是小朋友的自信大多來源于身邊的人和事物。
試想一下,當你做了一件自認為很好的事情,例如畫了一幅畫,但是拿給爸爸媽媽看的時候,得到的不是贊美,而且無動于衷甚至是批評,作為小朋友,你的心里肯定是很傷心的,所以說家長的這些舉動會使得孩子失去自信心,甚至會產生自卑心理,總認為自己沒有別的小朋友強,所以就開始遠離其他小朋友。
2、家長的封閉式教育
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交往的最主要原因是父母封閉式的教育和父母對孩子的態(tài)度所致。父母整天把孩子關在家里,讓孩子自己看電視,玩手機,看小人書等,不讓孩子出去和別的小朋友玩,擔心會產生矛盾,甚至會染上壞習氣等。
3、性格內向
性格內向的孩子,往往不喜歡與人交流,主要取決于這個類型的孩子不喜歡說話,喜歡一個人靜靜的玩,往往這樣的孩子特別的喜歡和自己的玩具玩,缺少了與人溝通的環(huán)節(jié),于是有機會和小朋友玩的時候,由于不知道怎么才能融入小朋友的圈子里,再遭到別的小朋友排斥,于是就放棄了和小朋友玩而選擇獨自玩。
小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怎么辦
1、鼓勵孩子交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父母還要做到一件就是多去鼓勵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多與同齡人去交往,我們都知道小孩子有他自己的小集體,有他自己的相處方式,有些孩子我們看到他們打個招呼,可能一個小玩具就讓他們玩到一塊去了,所以說朋友們還是有自己的小集體,所以多讓孩子與自己的同齡人接觸,會更加有益于孩子的成長,和孩子的身心發(fā)展。
2、給孩子更多嘗試的機會
很多父母都認為孩子有很多事情都不會做,與其讓他犯錯誤還不如自己代勞。其實,這是一種很錯誤的想法。不讓孩子自己去嘗試,孩子永遠邁不出這一步。
當孩子不得不自己面對的時候,發(fā)覺自己完全沒有相應的能力,從而造成沮喪和怯弱的心理。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讓孩子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盡可能地給孩子更多嘗試失敗、嘗試成功的機會,抗挫折能力提高之后,孩子對自身能力的恐懼感就會減少。
3、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
家長平時要擴大孩子的活動范圍,多和同齡的小朋友接觸。孩子一開始可能會不愿意,也不要強迫孩子,時間長了,孩子熟悉了,漸漸就會好一些。另外,家長平時不要總是包辦孩子的事情,孩子沒有生活自理能力,獨自面對事情的時候因為缺乏經驗而沒有主見,也會造成孩子膽小。
小孩子不和別的小朋友玩怎么回事,這可能是孩子從小養(yǎng)成的習慣,媽媽可以先帶孩子到公園玩,可以先和比較熟悉的朋友一起,然后增加孩子的接觸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