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當放手,孩子想做什么就讓他做,做錯了也不要緊,不要打擊。不愛思考的孩子怎么辦,父母應該培養孩子動腦筋思考的能力,遇到事情應該從孩子角度出發,自己多問幾個為什么讓孩子思考。
不愛思考的孩子怎么辦
1、鼓勵孩子思考
我們可以跟孩子溝通適當減少,給孩子一些自己的時間,讓孩子可以自由來支配。同時鼓勵孩子去做一些思考一下就能夠完成的任務,在孩子獨立思考完成之后,一定要及時給到孩子鼓勵。鼓勵孩子認真思考,所以完成了這項任務。逐步地培養孩子獨立思考的能力。
2、讓孩子從簡單的任務開始
讓孩子先嘗試簡單的任務,積累成功的經驗,讓孩子感受到更多的勝任感。在孩子完成這些簡單的任務后,多鼓勵孩子。孩子需要鼓勵,就像植物需要水。當我們多鼓勵孩子時,孩子的價值感和歸屬感也會更強。
家長少說教、批評指責,多鼓勵、啟發式提問,引導孩子思考,引導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幫助孩子、從中讓孩子體驗到價值感。
3、要積極引導孩子動腦到位
常見一些學習不理想的孩子,對唱歌、表演、畫圖、游泳等很感興趣,從現代腦科學來說,這些孩子很好地運用了右腦。如果我們一方面發揮他們的右腦優勢,另一方面又注意發揮他們的左腦功能,難道不比單純的左腦人更聰明嗎?
還常見語文、外語好的孩子,數學平平,或者數學較好的孩子,語文、外語不理想等“翹腳”現象,這里的問題在于引導,做好遷移工作。
孩子不愛思考的原因
1、家長代勞的太多
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是爸爸媽媽的附屬物。同時孩子也需要一些小困難,小問題來成長,鍛煉。孩子處理問題,在家長看了,不穩妥,不完美,還不如自己干省心,好多家長就代勞了。如果精明的父母把孩子的問題都處理好了,路都鋪平了,那他自然懶得自己再去思考了。
2、與教育方法不當有關
有的父母、老師要求孩子回答一些他們不感興趣或超出他們能力范圍的問題,孩子只能以“不知道”回答。而父母或老師不僅不耐心講解,反而加以責備,使孩子備受壓抑,以后碰到能回答的問題也說不出來。
3、缺乏自律
可能是自己缺乏自律,也可能是你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才會導致這種結果,嘗試著改變駕馭方式讓孩子在寓教于樂中學會很多東西,同樣也要在這其中學會思考和動腦,比如讓他多做一些手工活或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讓他有動腦的意識。
不愛思考的孩子怎么辦,不要打擊,要給孩子循循善誘,先可以給孩子一個簡單的問題,給孩子一點點指引,讓孩子跟著你的思維進入到思考中。多點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想不到求助時適當引導,一定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