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管教自控力差的孩子?管教自控力差的孩子可采取的方法:1、教會孩子認知情緒,增強孩子的自控能力;2、采取延遲滿足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3、制定規則,要堅決執行,不可妥協;4、不要過于壓制孩子,要學會放手;5、在實際生活中訓練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怎樣管教自控力差的孩子
1、教會孩子認知情緒
孩子再小也會有自己的情緒,當情緒爆發的時候,不會考慮很多,很多大人認為的小事,而孩子情緒就會被點燃。自控力強的孩子,都懂得克制、壓抑或用其他合理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情緒。家長應該教孩子認知情緒、管理情緒,這是孩子增強自控力的基石。
2、采取延遲滿足
孩子對于父母、大人的信任與否,可以影響到他們的做事方法,影響他們對自己的克制意愿。信任在家庭教育中同樣適用,如果父母的許諾總是得不到兌現。孩子對父母的信任度自然會下降,也就不愿意去等待,更談不上鍛煉自控力。正確的“延遲滿足”不是不滿足,而是讓孩子知到滿足需要時間或者條件,這才是培養孩子自控力地秘密武器。
3、制定規則,堅決執行
父母的原則性不夠強,是影響孩子自控力差的一大因素。其實很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制定規則,比如玩手機前都會和孩子約定時間,每次只能玩20分鐘,但是到時間后孩子還想繼續往下看。父母看到孩子耍賴、甚至哭鬧后,就妥協了。家長在建立規則時,盡可能與孩子一起商量和討論,由孩子參與建立的規則,他更會樂意去執行。家長在監督孩子完成規則過程中,一定要堅持原則,語氣、情緒可以溫和,但是態度和立場必須堅定。
4、不要過于壓制孩子
作為父母,我們最大的責任就是幫助孩子,當孩子做好了,我們就要肯定孩子。這樣一來,孩子就收獲了一個好行為,并且在父母的循循善誘下形成好習慣。越是對于坐不住、沒耐心的孩子,父母越要放手松管,凡事不能操之過急。因為他們需要更多自由的空間與時間,父母先幫助他釋放了內心的急躁與精力,才能慢慢收心。
5、在實際生活中訓練孩子
自控行為的多次重復就可形成良好的習慣,從而降低自控行為引起的緊張感,使自控行為容易完成和保持。例如,要求孩子不隨地扔垃圾,如果他每次都控制得住,以后就會形成有了垃圾不亂扔的好習慣。所以,在實際生活中訓練孩子良好的自控行為,對他們自控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