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高考的不斷改革,新高考適用的省份越來越多,新高考賦分制也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在3+1+2新高考中,語文、數學、英語、歷史和物理幾個科目采取原始分,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則采用賦分制。賦分制有利于讓高考更加公平。
3+1+2新高考怎么賦分
高考賦分制是根據不同科目,用轉換的分數來當做最后的成績。
3指的是語文,數學和外語,每科150分,滿分450分,都是以考試原始成績計入高考;1指的是物理或歷史選一科,滿分100分,以原始成績計入高考;2指從剩下四科選兩科,每科都為100分滿,按等級賦分制計分。賦分制按“原始分數~百分比例~等級~轉化分數”來計算。最后所有分數相加為高考分數,這樣比較公平。
3十1十2賦分計算如下:
3+1+2高考賦分制公式是R/r=(A-T)/(T-a)。賦分可以利用公式進行計算。設原始分數區間最大值與原始分之差為R,原始分與原始分數區間最小值之差為r,賦分區間最大值為A,最小值為a,賦分成績為未知數T,其余均為已知數。賦分公式為R/r=(A-T)/(T-a),經過計算,四舍五入取整即可得出T值。
新高考賦分的科目有哪些
1、在新高考3+1+2模式當中,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四科是賦分學科。
“3”指的是在過去最為重要的語文、數學、外語,這三門是必須學習并且參與高考的,各科總分為150分。
“1”指的是,學生們需要在物理和歷史這兩門科目中選擇一門為自己的首選科目。
“2”則是同學們要在剩下的四門科目中選擇兩門作為自己的再選科目,而首選科目和再選科目總分都是100分。這樣的制度下,考生們的高考成績也不再像過去一樣直接將各科的總分加起來,而是根據等級賦分制度來計算。
2、在新高考3+3模式當中,物理、歷史、化學、生物、地理、政治六科是賦分學科。
語文、數學、外語3門必考科目,每門滿分150分,采用原始考分,總分450分;另外3門選考科目通常滿分為100分,采用等級賦分,總分300分,所以總共滿分為750分(上海選考科目單科滿分70分,高考總滿分為660分)。
新高考賦分制如何填報志愿?賦分制報志愿和以前的區別
1、錄取不再分文理科,綜合招生。
2、實行“專業+院校”志愿填報模式,取消專業調劑,數量增加至96個。
3、賦分制實施,賦分結構:語、數、外每科150分,6選3等級考學科每科100分,高考總分750分。考試成績≠最終成績。
賦分制報志愿和以前相比主要有以下幾個區別:
1、分數計算方式不同:賦分制報志愿是根據考生的分數和排名來進行賦分計算,根據不同學校要求的科目和分數線,給予不同的賦分,最終計算出賦分總分。而以前的報志愿是根據考生的總分進行排序,按照各個學校的錄取分數線進行錄取。
2、錄取方式不同:賦分制報志愿是按照賦分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錄取,先錄取總分高的考生,再逐漸降低。而以前的報志愿是按照總分從高到低的順序進行錄取。
3、高考考生權益保護機制不同:賦分制報志愿中,對于報考高校的志愿填報過程中產生的問題,設置了舉報電話和糾錯通道,增加了高考考生的權益保護機制。而以前的報志愿中,沒有類似的權益保護機制。
4、志愿填報方式不同:賦分制報志愿采用網上自主填報方式,考生可以在規定時間內自行選擇志愿進行填報。而以前的報志愿是通過填寫志愿表格或者線下報名的方式進行填報。
5、機會均等性更強:賦分制報志愿的目的是為了實現高中畢業生升學機會的均等分配,避免一些學生因為地域、背景等因素而得不到公平的機會,以前的志愿報考較大程度上依賴學習成績和面試表現,存在一定的不公平性。
6、效率更高:賦分制報志愿采用計算機自動匹配的方式,省去了學校人工錄取的程序,大大提高了錄取的效率,并減少了人為因素的干擾。
總的來說,賦分制報志愿相較以前的報志愿更加靈活和有針對性,能夠更加科學地匹配考生與高校的志愿,提高了錄取的公平性和滿足了考生多樣化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