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高考的不斷推行,新高考的選科模式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在新高考中既有3+3模式,也有3+2+1模式,其中多數省份都采用3+2+1的模式,3是指語數外三科。
新高考3+2+1怎么選科
高考新規定3+2+1科目有:“3”是指語文、數學、英語必修課;“1”物理、歷史為選修課;“2”為生物、化學、地理、政治兩門為選修課。浙江和上海是首批實施高考新政策的省份。
新高考模式下的選科原則:
首先就是學生自身的能力和興趣,首要考慮的就是自己擅長并且喜歡的科目。
其次就是自己擅長的科目。對于有職業規劃的學生,要做好專業調查,避免沒有學到自己專業對應的課。
還有就是學生選專業時,也要根據自己學校的具體情況來,有些學校的文科非常強,有些學校的理科非常強,那么如果你的學校文科教學實力非常強的話,你就可以傾向于選擇兩文一理。
當然沒有絕對,具體還是要根據個人情況來考慮。
高考3+2+1科目最佳搭配
1、學理最好的選科(物理+化學+生物)傳統理科綜合,學科間聯系緊密,幾乎可以覆蓋到高校所有理工專業。但也是目前所有選科組合中,學霸最多的,競爭最為激烈的組合。
2、學理最輕松的選科(物理+生物+地理)物理保證理科方向,而生物、地理兩門新高考的“寵兒”降低整體學習難度,讓枯燥的理科學習多一些文學。
3、學文最好的選科(歷史+政治+地理)傳統文科組合,雖然對應專業總數不多,但高中階段三門學科間便于銜接,也是高校大多數文科專業的學科基礎,對此類專業學習大有裨益。
4、學文最輕松的選科(歷史+生物+地理)將政治換為生物,降低了整體的學習難度,可以算是學文科的“捷徑”。不過,政治對于高校某些專業的意義深遠,可能無法報考,如法學類。
3+2+1高考新模式大學怎么錄取
從2021年開始,實施“3+1+2”的省市地區普通高校招生將依據統一高考和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參考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并且按物理、歷史兩個類別分列招生計劃、分別劃線、分別進行投檔錄取(部分特殊類型招生除外)。
考生志愿由“專業(類)+院校”組成,采取一所院校一個招生專業(類)為一個志愿,實行平行志愿投檔的統一錄取模式。在“專業(類)+學校”模式下,由于每一個志愿都細化到了某一所院校的某一專業或專業類,因此不再設置專業調劑志愿。
在高考制度改革之后,大學錄取學生實行兩個依據,一個參考的方式。依據是按照高考考生語文、數學、外語三門學科的高考成績,以及考生自主選擇的三門學業水準測試成績。參考是根據高考考生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進行擇優錄取,科學選拔。按照院校專業組的模式,根據考生平行志愿進行投檔。
新高考3+2+1模式的含義:
1、“3”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的語文、數學、外語。
2、“1”為“首選科目”要求從物理、歷史2門科目中確定1門。
3、“2”為“再選科目”要求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4門科目中確定2門。其中,語文、數學、外語3門使用全國卷;物理、歷史、化學、地理、思想政治、生物6門由各省市組織命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