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孩子小時候都比較膽小,因為他們接觸的比較少,家長不要著急。這個時候家長只要做好引導就可以了,多多鼓勵孩子,那么,怎樣幫孩子克服膽小恐懼心理?
怎樣幫孩子克服膽小恐懼心理
1、不要打罵
多給孩子鼓勵,在孩子犯錯做錯事時,耐心細心教育教導他,不能用打罵的方式,因為一旦用打罵的方式指出孩子的錯誤時,他會慢慢積累并產生害怕,自卑心理。時間長了,就有陰影,做什么事都不自信,害羞,膽怯,一舉一動都害怕引起別人注意。
2、給孩子營造一個敢于表達的氛圍
家長在家里應該給孩子營造一個可以"坦率直言,鼓勵表達自己"的環境,培養孩子無畏無懼、暢所欲言的勇氣。如果在家里就不允許孩子亂說話,到了幼兒園孩子就更不敢說了。當孩子有話想說時,家長應引導他們積極說出來。首先,家長要表現出很有興趣的樣子,并表明認真的態度,孩子就會對家長產生親近感。
3、支持孩子
當孩子處于恐懼之中時,他最需要的是大人的呵護和陪伴,并不只是口頭上的支持和安慰,通過行動讓寶寶知道你很理解他。就嬰幼兒來說,父母就是最大的靠山,和父母一起絕對安全。
4、鼓勵孩子與人接觸交往
可以多帶孩子到各種集體場合,別人表示的對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樂,孩子也會注意與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齡伙伴多接觸,有意識地邀請一些小朋友到家中來,讓他做小主人。平時注意幫助孩子結交新朋友。
孩子膽小的原因有哪些
1、家長平時沒有做好相關的引導工作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是做個乖孩子。但很少會引導孩子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因此,當孩子有了問題時自然就不敢跟老師說,有時即使是想上廁所也不敢說,更別說尿褲子、犯錯誤的時候了。
2、受父母對事情反應的影響
父母過度的反應會強化孩子的負面感受,也就是我們說的被父母嚇出來的。父母總是告訴孩子這件事有多么多么的可怕,比如孩子去摸開關,你嚇唬孩子說么動開關會電死你。這些反應都會間接的影響孩子的感受。
3、不讓孩子交往
平時不舍得讓孩子走出家門,也不許別的小朋友來找孩子玩。這樣即剝奪了孩子獨立的能力,還給孩子造成嚴重的性格缺陷。使孩子養成依賴心理,喪失自信,膽小無能,不敢一個人出遠門。
怎樣幫孩子克服膽小恐懼心理,多鼓勵多引導,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如孩子已經上學,有集體環境可以咨詢更了解孩子的老師,咨詢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