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容易情緒失控、易怒的孩子,爸爸媽媽該怎么辦?專家教你有效解決問題的五種策略。作為父母,您的孩子容易情緒失控是什么原因?怎么辦?美國育兒科學網站創始人格溫杜華博士為面臨情緒失控孩子的父母提供了五個育兒技巧。
孩子情緒失控怎么辦
1.記住孩子不是個人的
當孩子不聽話時,許多父母會感到不尊重。當孩子生氣哭鬧時,很多家長會覺得“孩子對我不好”。這可能是一種自然反應,但這是錯誤的。兒童處理情緒和信息的方式與成人不同。在上學之前,您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態度,更不用說您是否擁有良好的態度。即使在小學,生氣也多半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學會控制自己,而不是對父母。如果父母將他們哭泣和憤怒的孩子解釋為“態度不好”來懲罰他們的孩子,就會出現真正的問題。
2.不要對孩子遵守規則的能力抱有不切實際的期望
年幼的孩子注意力持續時間短,很容易分心,并且需要更長的時間來消化口頭暗示。因此,當您給孩子指示時,不要期望他們立即有效地遵循這些指示。他們從一項活動轉向另一項活動也需要時間。假設你的孩子在玩,不要突然出現并打斷:“現在放下你的玩具,洗手吃飯。”他們需要更清晰、更簡單的說明。首先引起他的注意,例如:“今天吃蛋包飯!你最喜歡!”然后一步一步引導他:“準備吃飯了,先把玩具收好。”“現在去洗手。”“過來吃飯!
3.在教同理心之前幫助您的孩子建立安全感
兒童在整個童年時期都在學習“情緒”,包括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緒以及如何觀察他人的情緒。年幼的孩子經驗不足,依賴度更高,因此他們更致力于自我保護,并表現出欺凌和憤怒的跡象。同樣,如果年齡較大的孩子處于不熟悉的環境中,他們也會煩躁不安。每個孩子都以不同的速度融入社會。家長應該耐心引導孩子慢慢學習,而不是強迫他們分享。孩子們在學會同情和善良之前需要感到安全。
4.努力建立積極的親子關系
當孩子哭鬧的時候,父母往往會專注于處理這些沖突,而孩子每一次行為不端,父母就會更嚴厲地懲罰孩子。結果,親子關系充滿了這些消極的互動。懲罰越多,孩子越沒有安全感,越不安全的孩子越暴躁,越暴躁的孩子受到更多的懲罰,惡性循環。關注孩子積極回應的時間。抓住機會夸獎他。父母很難對生氣的孩子保持冷靜。但請記住,培養積極的親子關系比養育一個“好孩子”更重要。
5.不要犧牲你的心理健康
爸爸媽媽承受著很大的壓力,要與他們脾氣暴躁的孩子打架。孩子的脾氣會讓父母精疲力竭和困惑,損害親子關系。負面情緒是會傳染,即使是最小的嬰兒也能感覺到爸爸媽媽心情不好。當父母壓力時,親子沖突會加劇,孩子會變得更加憤怒。因此,爸爸媽媽檢查自己的心態很重要。當您感到不知所措時,請考慮尋求專業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