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會因為孩子“說謊”而猛烈抨擊、忽視它還是擔心它?其實,孩子說謊并不是大人眼中的“道德”問題,不要盲目批評,否則很可能真的把孩子推上“說謊”之路。要根據孩子自身的性格來教育孩子,那么不同說謊類型孩子的教育對策有哪些?
不同說謊類型孩子的教育對策
1、幻想型說謊的孩子
四歲的樂樂不愿意上幼兒園。一進幼兒園門口,他就哭著說里面有一只大老虎。“幼兒園里怎么會有老虎?”張女士以為兒子在說謊,就罵了他。但樂樂還是在幼兒園里哭了又哭,說她怕大老虎。老師看著他不像“說謊”,而是幼兒園哪里有老虎?后來仔細搜查發現,一個穿著虎皮夾克的孩子,這就是樂樂嘴里的老虎。
專家表示,圖像敏感期的孩子會將現實與他們在書中讀到或很久以前做過的事情混在一起,將現實與幻想混為一談。喬伊看到虎皮罩衫,只能想到虎皮的相似之處,卻說不出區別。然后她在幻想中撒謊,而不是故意撒謊。孩子越小,他或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越強,他或她說謊的可能性就越大。
策略:在這種情況下,父母不能隨便給孩子貼標簽,這會扼殺孩子的想象力;教你的孩子發生什么,想象什么,讓他逐漸將現實與想象區分開來。同時,教孩子表達自己的想象,如“我想要”、“我希望”。
2、攀比型說謊的孩子
周舟看到鄰居小孩拿著媽媽新買的手槍,雖然很羨慕,但還是咬著嘴說道:“告訴你,我爸爸買了一把比你還漂亮的沖鋒槍。”
專家分析,心的比較是造成周舟說謊的原因,這不是故意說謊,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有些孩子說謊是為了取悅父母和老師,贏得他們的表揚,這也是為了滿足他們對關注和表揚的心理需要。
策略:在這種情況下,家長要表揚孩子的優點,滿足孩子被關心的心;另外,家長要以身作則,嚴于律己。他們不應該在孩子面前說謊。信守對孩子或他人的承諾,承認錯誤并改正。
3、逃避型說謊的孩子
有一次,王女士親眼看著女兒把牛奶灑在地上。然而,當她問起時,女兒否認了,說是隔壁鄰居的孩子。
專家解說,因為某人做錯事、內心害怕承擔責任或不想做某事而撒謊在年齡較大的兒童中很常見。
策略:對于逃避責任的孩子,家長要明確,告訴孩子他們喜歡誠實的人,鼓勵他們說實話;當孩子說真話時,不要責怪他做錯了事,并教他以后處理此類問題的正確方法,既可以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也不要在生活中犯類似的錯誤。以后,還要防止孩子因為害怕批評而撒謊;另一方面,如果父母不引導,而是批評,就會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孩子隨意撒謊,視而不見。
觀點:家長應先檢討孩子的謊言
說謊似乎兒童的通病。事實上,孩子撒謊是父母養育不當的結果,因為孩子無法區分現實和想象。心理學研究發現,4歲以下的孩子以父母的幸福感作為衡量他們做對或做錯的標準。因此,父母要根據不同說謊類型孩子的教育對策,從小培養孩子的誠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