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感人人都有,尤其是未成年的孩子。家長要學會消除孩子的自卑感,培養孩子的自信心。那么,孩子不自信自卑怎么辦?
孩子不自信自卑怎么辦
1、不要把不良心態傳遞給孩子
去年,網上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父母要傳達給孩子的正確信息,不是讓他們與外界隔絕,而是讓他們知道,家庭條件的好壞不應該成為孩子自卑的借口,這才是最大的公平。
社會是機會公平,而不是財富公平。別人可以靠自己的能力賺到豪車和比較豐富的物質生活,所以孩子們可以靠自己的實力賺到這一切。
2、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
家長首先要認識到孩子性格的優勢,根據孩子興趣優勢的發展,認識到愛并不總是壞事,這樣的孩子動手能力強,四肢協調,可以讓孩子參與體育鍛煉,發揮孩子的天性。
對于孩子性格上的不足,比如魯莽、浮躁等性格,家長要學會接受和包容,畢竟沒有一個孩子是完美的。如果父母一味地想要改變孩子,那么最終的結果可能只會讓孩子討厭自己,看不到自己的性格優勢,從而變得自卑。
3、擺脫心理比較,降低對孩子的要求
很多人說自己從小就有一個敵人,就是“別人家的孩子”,很多家長會用“別人家的孩子”來跟自己的孩子做對比,試圖讓自己的孩子知道羞恥再勇敢,想想刺激孩子的作用,讓孩子有前進的激情和動力。但這種刺激往往適得其反,讓孩子自卑,自尊受到嚴重打擊。
家長不能只從自己的角度去讓孩子做得好,也不能拿孩子的短版和別人的長處作比較,這樣只會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從而失去信心。人文心理學大師羅杰斯認為,教育的目的只有一個:培養一個完整的人。
孩子為什么會自卑
1、尚未形成成熟的自我概念
心理學研究表明,從兩三歲開始,孩子的自我意識就已經發展了,但是,從發展到成熟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還沒有相對合理的自我概念,要糾正自我評價。
別人的言行很容易影響孩子的自我評價,容易過高或過低給自己制定相對不合理的評價標準,一旦達不到這個標準,孩子就容易自卑。
2、孩子給自己的消極暗示
從松散的環境一下子變成了相對緊張的環境,環境的變化讓他很不適應,再加上大部分課提前學習知識,他比較落后,“我不行”會讓他“我比某人笨”的心理暗示。在這種心理暗示下,孩子的自信心受到了嚴重打擊,能力得不到正常發揮,所以一旦失敗,就會產生強烈的自卑感。
3、生活中的小挫折
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人,難免會遇到一些小挫折,比如剛學走路的孩子會一直摔下去,有的孩子摔倒了又爬起來試試,有的孩子知道會痛,不敢再試。多長大一點,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一些困難,不敢再嘗試的那種孩子,心理會變得脆弱,無法面對挫折,人變得沮喪、自卑。
4、對身體缺陷缺乏信心
上學的時候,我喜歡班里一個很帥的男生。然而,由于我對自己的外表缺乏信心,我一直不敢向他表達我的愛。直到現在,多年后,我偶爾和他在微信上聊天,怕給他留下不好的印象。這一切都是因為我的自卑感。事實上,像我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他們在外貌、體型等方面的不完美都會讓他們感到羞恥,從而陷入自卑感而無法自拔。
孩子不自信自卑怎么辦?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應該多鼓勵他們,少責備他們。我們可以用一顆平常心對待孩子的成敗,讓孩子遠離自卑、陽光和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