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從小的生活環境,能給他帶來安全感,孩子將來會非常自信和勇敢,相反如果安全感缺乏的孩子,就會顯得比較自卑和消極,那么,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怎么引導?
孩子缺乏安全感的表現
1、過于粘人
有些孩子在被照顧時表現得很好,但是一看到媽媽,就會緊緊地抱住她。每次看到媽媽要離開,都會表現得很委屈。如果媽媽有什么輕率的舉動,會緊張的大哭大鬧,拉扯別讓媽媽離開。
2、喜歡用暴力解決問題
因為孩子本身就很沒有安全感,所以在和小伙伴相處的過程中,稍微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就會很生氣。并且很容易與伙伴發生沖突,甚至拳打腳踢,想用暴力解決問題。
3、吃手或睡不好
有的孩子雖然過了口腔敏感期,但還是喜歡吃手,如果媽媽們發現孩子有這種情況,說明孩子的內心很沒有安全感,想要尋求安慰。另外,在孩子睡覺的時候,如果有打滾,睡不踏實的情況,這也說明孩子的內心是很沒有安全感的。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怎么引導
1、花更多時間陪伴孩子
除了滿足孩子基本的生理需求外,在日常生活中,父母也應該多花時間陪伴孩子。這對年幼的孩子尤其重要。
2、不要比較孩子
不要總是把你的孩子和別人的孩子比較,他總是對自己的孩子說:“看看誰的孩子這么好。”這只會讓孩子感到自卑和壓力。父母應該欣賞、鼓勵和支持他們的孩子,發現他們的長處,讓他們更加自信。
3、不要威脅孩子
有的家長在教育孩子,喜歡威脅孩子說:“你不聽話我不理你”,或者“你這樣我不要你”等等,這樣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處于一種隨時都可以被拋棄的狀態,會讓孩子有委屈、難過,甚至恐懼。
安全感對孩子的成長非常重要,4歲孩子沒有安全感怎么辦,孩子就會有強烈的悲觀傾向,就會出現自我過敏、過度自責,對孩子的心理發展影響很大。
孩子缺乏安全感家長應該怎么引導,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有陰陽平衡。所以,希望天下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應該從現在開始,多學習育兒知識,多陪伴孩子,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