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只是你有這樣的煩惱,很多家長包括我有時候也感覺到自己的孩子很自私,不愿意和同齡的小伙伴分享東西,到這里其實很多人都知道這是不對的,但不知道該怎么辦,慢慢的會把孩子塑造得自私自利,難有交心的好朋友,最后可能就讓孩子形成了自卑與孤僻的性格。那么,孩子為什么自私?
孩子為什么自私
1、愛占小便宜
媽媽總是教我們要大方,要分享,但話好說事難做。大多數媽媽在生活中較為仔細,會江大細算,但精打細算并不代表她們喜歡占小便宜。人們常說小賺大虧,如果媽媽是個喜歡占小便宜的人,那么最終會嘗到“惡果”的滋味。
比如媽媽去買菜的時候,賣菜的阿姨算少了媽媽1塊錢,媽媽拿著菜趕緊走,回來還得意地說,今天省了一塊錢。在孩子的心里會認為原來別人的錯誤是可以取笑的,占別人便宜是件快樂的事。久而久之,孩子就會在潛意識里,開始放大占便宜的快感,從而養成愛占便宜的性格,而愛占便宜的人歸根結底就是人性的自私。
2、過度對金錢的控制
金錢觀對孩子的教育也很重要,媽媽的價值觀、金錢觀會直接影響孩子。例如,如果一個母親對一切都很節儉,對錢的控制很嚴格,那么孩子就會認為錢不能花,需要儲蓄。
長期給孩子灌輸這樣的錯誤觀念,孩子長大后就無法成功,因為成功是需要付出的,不付出想要得到那是不可能的。對錢的過度控制也會讓孩子無時無刻不在想利用別人來省錢,最終變得極度自私。
3、過度放縱
愛需要停止,父母對孩子的愛要有限度,有一定的愛范圍,適當的愛會讓孩子感受到溫暖和關懷。
過度放縱會讓孩子失去對生活的體驗,從而無法真正意義上的成長。而過分依賴家庭的孩子,會逐漸變得自私和孤獨,因為沒有人喜歡和被寵壞的孩子做朋友。
4、總是抱怨生活
小時候一定不能像媽媽那樣老是抱怨這個抱怨那個,一定不能像媽媽那樣嘮叨。媽媽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如果媽媽是個愛抱怨的人,那么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會逐漸成為一個愛抱怨的人,會慢慢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
而一個對生活失去信心和希望的人,會對自己極度滿意,過分強調收獲埋沒付出,變得越來越自私,似乎已經成為一種必然。
孩子自私家長怎么做
1、身教大于言教
父母要以身作則,例如經常把家里好吃的食物留給老人,并讓孩子和你一起做,例如孩子想吃媽媽剝的橘子,那媽媽一定要讓孩子把剝好橘子先送給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然后才是他!
2、多鼓勵,多贊賞,少指責!
這里邊的鼓勵一定不是你太棒了,你真棒等等,鼓勵要具體!比如:今天你能把蘋果給奶奶吃,證明你真的是和愛分享的孩子,媽媽為你驕傲!
3、家人之間一定要達成一致性
家庭是一個場,孩子在這個場里感受著每個人的行為習慣和思維方式,所以大家一起為孩子孩子的好性格好品格召開家庭會議,達成一致非常必要,大家一起努力,給孩子更強的能量,孩子不好都不行!
如果媽媽有以上這些特點,那么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孩子為什么自私?原因是孩子從出生開始就更加依賴媽媽,所以孩子會更喜歡模仿媽媽,模仿媽媽的言行,一舉一動。模仿你母親的缺點和優點。
母親對養育子女的責任很大,怎樣改掉孩子自私的行為,家長應該為孩子樹立好榜樣,給孩子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的一些行為和作法得到認可,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讓孩子能夠體會到他也是家庭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