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一個孩子還是比較多的,父母不愿意打,不愿意罵,基本上孩子想買什么就買什么,讓孩子越來越任性,也會導致孩子養成依賴父母的心理,那么孩子依賴父母怎么辦?
九歲孩子依賴父母怎么辦
1.制定教育方法
首先,根據孩子的表現,制定教育方法。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勇氣的過程中,常常會覺得自己的教育有些不協調。該怎么辦?參照三種獨特的依賴關系,父母要觀察和比較孩子的情感和行為,明確孩子依賴和傾向于哪些對象,然后根據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情感距離、表揚或批評的相對客觀“看”自己的家庭教育方式,本文從家庭教育的價值取向和教育方式等方面,重點探討家庭教育過程中存在的教育問題。例如,父母可以根據孩子在什么情況下退出活動來確定應該關注哪些方面的勇氣訓練。
2.讓孩子表達自己
給孩子更多表達情感的機會,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從表面上看,勇氣是人表現出來的某種外在行為,也是孩子對自己內在知識的反映。8到10歲這個階段的孩子,大部分人已經可以通過媽媽、爸爸等親戚的看法和認識自己,但是爸爸媽媽對親人對他們所謂的“一定能做到”等類似的關于勇氣的評價,并不能馬上建立起自己的自信,外在評價與自我意識還沒有完全融合為一個有機整體,因此,即使有正面評價和表揚,有些孩子在情感和行為上還是會表現出一定的迷惑和退縮行為。對于這樣的孩子,家長應該給孩子更多表達各種感受的機會,讓孩子在表達和感受中逐漸增強信心和勇氣。
3.同等時間教育
家庭中的各種教育力量要保持一致和平衡。研究表明,對受撫養子女的教育而言,重要的不是受教育的時間長短,而是父母應該表現出的平等質量以及與子女的溝通過程。也就是說,父母應該有相同的時間和機會教育孩子,而不是基于母親或父親。讓孩子覺得父母雙方都是他可以依靠和信任的對象。提醒我們要加強對父親的教育,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孩子父親更多地參與到孩子的教育活動中,更多地從孩子的價值觀和人生觀和學業方向進行指導,拓展孩子的精神世界,幫助孩子從更廣闊、更深層次的精神世界中找到勇氣和力量的源泉。
4.鼓勵孩子
化解負面情緒,加強情感交流,尋找孩子的優點和長處。對于兒童,應注意他們對挫折、失敗等負面情緒的表達,積極幫助他們化解這些負面情緒體驗,鼓勵他雖然面臨挫折,但他們仍然要做的很好,他們仍然了解自己的困難和挫折,解決任務的能力不斷增強。有了這些知識,孩子們在面對可能令人沮喪或需要自己努力的任務時會變得更加勇敢。隨著參與活動的增多,他們會逐漸對自己形成更加全面客觀的認識,逐漸接受自己,挑戰自己,在不知不覺中擺脫害羞,變得積極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