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戀是中國初高中父母最為敏感的話題,按照中國傳統的觀念,大部分家長是不能接受的,包括好多大學生的家長也會反復叮囑女兒大學生不得談戀愛,那么當父母發(fā)現孩子早戀怎么辦和怎么開導孩子呢?
導致孩子早戀的原因
1、生理的原因。青春期到了,隨著生理上的成熟,心理上也起到了變化,比較注重自己在異性面前的形象,以及對異性的“特別關注”。其實這些不僅體現在孩子的內心,還有外觀上的變化,當有了這些端倪的時候應該要介入引導了。
2、大環(huán)境原因。戀愛在很多初高中學生里已經成為一種司空見慣的常態(tài),很多初高中學生看到身邊人都有比較要好的異性朋友時,為了“成人”尊嚴也開始模仿。
3、家庭因素。很多父母都是關注孩子的成績,忽略了孩子的心理教育,情感教育,在大學做調研時,很多在家長眼里、老師眼里的“好學生”其實已經在早戀了。
青春期雖然是生理和心理上的必經階段,但是也需要引導和交流。千萬不要因為忙,少了交流,讓孩子在情感方面去自己找人填補。
孩子早戀怎么辦和怎么開導
1、不要施壓于孩子
發(fā)現孩子早戀,立馬教育孩子,甚至打罵孩子,警告絕對不允許再和男孩或女孩聯系,串通老師與對方家長,三方同時對孩子施壓。
這樣做不僅會毀了孩子對待愛情單純美好的向往,且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反而怨恨父母,讓本是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更嚴重。
2、耐心溝通
溝通本來就是人與人之間該有的行為模式,溝通能讓人心情放松,心情愉悅,這也是父母與孩子做朋友的基礎。
如果連這一點耐心都不愿意給孩子,孩子又怎么可能心甘情愿的聽進去父母的引導。溝通不是簡單的你問我答,現在的孩子大都不喜歡父母一問一答式的盤問,孩子們的內心也是渴望能和父母成為朋友的。
如果父母能夠耐心的跟孩子像朋友那樣交流,孩子們也很愿意聽父母說話。用孩子的身邊事去引導,讓孩子慢慢去體會其中道理,不用強迫孩子,用“你那么大應該懂的”,這樣的語氣與孩子溝通。
耐心的闡述愛情與喜歡,不會讓孩子感到厭煩,甚至會讓孩子對父母感到崇拜。
3、不要懶惰教育
中國的家長們對孩子的教育總是缺乏耐心,喜歡用最簡單的方法,打罵,說教等,并不考慮這件事對孩子的影響以及孩子是否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沒有壞父母,只有懶父母,對自己的孩子不上心的人,孩子的成長也會不順父母的心。一旦孩子明白了其中道理,再告訴他們此時最應該做的事情,并讓他們明白真正好的愛情是兩個人的吸引,提升自己吸引對方,才是愛情該有的樣子。
這樣孩子自然而然的就會好好學習,孩子早戀怎么辦和怎么開導的問題也就不復存在。
總而言之,界定孩子早戀這個問題沒有標準答案。我們不能用大人的思想來判定孩子的行為,所謂孩子早戀,或許只是特定時期孩子們的特殊行為而已,家長應該怎么去教育孩子早戀這件事,還是應該遵循宜疏不宜堵的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