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孩子叛逆期很可怕,但最可怕的是家長不知道如何正確的對待孩子這一時期,那初中生的叛逆心理怎么引導?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怎么引導
1、家長和老師要充分認識叛逆心理是青少年時期中學生的正常心理特征。不要以為孩子平時的一些叛逆行為是故意和自己過不去的,甚至是思想道德問題。其實,只要家長和老師能夠與學生平和地交流對事物的看法,動之以情,懂之以理,叛逆心理很快就會消失。
2、平等民主的教育方式是消除叛逆心理的主要手段。這就要求教師和家長在教育孩子時要充分尊重孩子,以平等友好的態度與孩子交談,絕不能專制獨裁。調查顯示,60%的高中生希望家長和老師以平等民主的方式教育自己。
學生犯錯時,希望老師和家長能理解,幫助引導他們認識錯誤的原因,引導他們吸取經驗教訓。耐心教育我們給我們足夠的時間后悔。我不想給他們太多的責備。畢竟他們還是學生。
3、大力倡導師生平等愉快的關系和父母子女關系。家長和老師要成為學生的好老師好朋友,尊重學生的思想、自尊和個性。
4、在這個階段,叛逆心理是教育學生的一個心理弱點。因為他們容易情緒沖動,看問題不成熟,對事物缺乏全面客觀的認識,所以不要總是堅持認為自己是完全正確的或者情緒化的對待問題,甚至總是和別人唱反調。引導他們不斷豐富知識,提高洞察社會,區分是非的能力。
初中生的叛逆心理產生的原因
1、是生理發育過程中的必然期
因為中學生正處于心理的過渡期,他們的獨立意識和自我意識日益增強,他們渴望擺脫成年人的監督。他們反對成年人把自己當成孩子,為了表現自己的非凡,他們傾向于批評一切。
正是因為他們覺得或擔心外界忽視了自己的獨立存在,才產生了叛逆心理,從而用各種手段和方法確立了自我與外界的平等地位。
2、傳統意識影響父母
父母對孩子的教育缺乏民主意識。他們總是認為孩子應該絕對服從自己,不能有自己的看法。否則,他們就是不服從和反對。因此,孩子不會或很少把父母當成自己的對象,怕自己做錯事后被父母責備。
這就是為什么60%的中學生認為自己做錯事后最討厭父母的指責,而之所以討厭他們,是因為父母很霸道,態度很強硬。
3、父母教育方式不當
很多家長缺乏普通的心理知識,渴望在孩子的教育中取得成功。方法簡單粗暴,往往忽略了孩子的自尊心和心理承受能力。尤其是孩子犯錯的時候,不是和孩子一起分析錯誤,討論補救措施,而是責罵甚至毆打孩子,讓孩子在犯錯的時候感到孤立叛逆。
4、父母和孩子之間缺乏溝通
隨著中學生的成長,他們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要求有自己的做事方式,不想受到太多的約束。但是,有些父母為了保護孩子,什么都為孩子安排,這樣孩子對獨立和父母善意的渴望就會產生思想沖突和矛盾。
也許有些父母因為工作繁忙,很少和孩子交談,只是制定了一些嚴格的規定來限制孩子的行為。所以作為孩子,中學生沒有和諧溫馨的家庭環境,缺乏與父母的溝通,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和叛逆行為。
以上就是關于初中生的叛逆心理怎么引導這一問題小編給出的一些解決方法,希望能對廣大父母帶來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