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父母,你是否只關注如何能讓孩子聽自己的話,卻從來沒有想過“你說話”和“孩子聽話”應該是一個雙向溝通。孩子的成長過程是很快的,如果父母不了解孩子,不清楚孩子真實的想法,親子雙方都會感到痛苦。
1、說出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指責孩子
當孩子犯錯或者惹我們生氣的時候,不要一味的指責,而是對孩子說出自己的感受。多說我,少說你,比如在二胎家庭中,孩子們之間不可避免的會發生爭吵,這時候請不要說你不應該和弟弟吵架,要說你和弟弟吵架,我很不喜歡。
另外請注意,當孩子的行為不合理時,請控制自己的情緒,平和地跟他說不可以,不管孩子怎么無理取鬧,都要堅定自己的態度,做到溫柔又堅定。
2、強調貢獻與能力
父母應該提供孩子服務的機會,使其有價值感。要讓孩子在家庭中,體驗到民主的家庭氣氛。家長應該嘗試用開明的態度去傾聽孩子的意見,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家庭會議。
有時,孩子的意見并不一定可行,但通過參與和實踐的過程,有助孩子加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并可以從錯誤中學習,最終明白成功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思考才達到的。讓孩子當家作主,也還可以提升他們的自我認同感。
3、家長要表里如一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父母的一言一行對他們的影響十分深遠,父母的言行都可能成為孩子會通過模仿和學習的榜樣,孩子會不加辨別地將父母的言行或生活習慣照單全收。
家庭是社會的縮影,孩子長大后,那些不良習慣可能阻礙他們的人際發展。做家長的,在孩子面前不但要慎言,而且還要注意言行一致的重要性,否則會使得孩子無所適從,還可能埋下破壞親子關系的導火索。
和孩子溝通的目的
1、滿足孩子被了解的欲望,建立鏈接感。
每個人都渴望被了解,我們到一個陌生的場合,如果沒有招呼,沒有對話,沒人搭理,找不到存在感和價值感,那是很不好的體驗,孩子也不例外,溝通能讓我們和孩子建立鏈接感。
2、通過溝通,釋放孩子的內心壓力。
孩子在學校可能會面臨學習的壓力,可能對老師會有看法,可能和同學鬧了矛盾……這些負面情緒壓在心里,說不定哪天就爆發了。父母是孩子最親密的外援,應該成為孩子釋放壓力的安全地。
3、通過溝通,改善親子關系,及時了解孩子。
關系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前提,只有當你和孩子的關系好了,孩子在成長路上,在學校,甚至是步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遇到的任何問題,你才有機會幫忙助力,親子關系從有效溝通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