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不打,上房揭瓦。這就是當代孩子叛逆期的現狀,但是我們在教育孩子時,總不能一直采取打罵的方式,這不僅傷害孩子的自尊心,也傷害我們與孩子之間的親子關系。那么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
1.尊重孩子的感受
父母應安靜、專心地傾聽,但不給予評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聽話行為,但必須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訴父母他對小伙伴有多生氣,但父母不能允許他通過嘲弄或打人來表達他的生氣。
2.表達你的關注
父母的關注鼓勵著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達想法和感受。父母應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轉向他,保持目光接觸,并仔細地聽。同時還要通過點頭、應聲等來顯示父母對他的注意。
3.與孩子交流想法
不時地總結、重述或復述孩子所講的關鍵內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導致這種感受產生的情境原因。僅僅傾聽和理解是不夠的,父母還必須用語言對他所說、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應。但盡量不要逐字地重復孩子的話,應使用相似的語言來表達相同的意思。
4.傾聽孩子的心聲
多數人都習慣說話,不習慣聽話,尤其是父母面對孩子,更是滔滔不絕,要他做個“聽話”的孩子。不聽孩子說,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聽孩子說,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媽媽想要有個聽話孩子,必須先要“聽”孩子說“話”。要養成傾聽孩子說話的習慣,并不很困難,只要告訴自己“少開尊口”,耐心傾聽,就可以了。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
1.聽不懂
其實有的時候并不是孩子不聽話,而是家長對孩子說的話孩子聽不懂。孩子年齡小,他們的理解能力自然是有限的,如果家長總是對孩子說一些聽不懂的話,那么孩子自然無法理解父母的意思,也無法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是不正確的。
2.本能驅使
有的時候孩子不聽話并不是故意而為之,很有可能是本能導致的。有些孩子的性格就是大大咧咧的,又有一些孩子天生就很叛逆,所以常常會做出一些符合家長意愿的事情。也正是因此讓家長認為是孩子不聽話的表現,其實都是孩子本能驅使的。
3.管教方式錯誤
家長的管教方式不正確,那么自然也會養出一個不聽話的小孩。有一些家長覺得小孩子就是應該要寵愛著,漸漸的孩子習慣了這樣的對待方式,所以自然不會對父母孝順,更不會去聽父母的話。
面對不聽話的孩子應該怎么辦,這時候我們千萬不要強迫孩子聽話,而是要通過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并向孩子傳遞自己的想法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