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經常抱怨,“為什么我的孩子總是不聽話,什么都不告訴我?” ,孩子不愿意主動跟家長說話,家長問什么都很少回答,家長試想也想不明白為什么。那么,孩子不愿意說話怎么辦?
孩子不愿意說話怎么辦
1.放下父母的態度,學會傾聽。如果你想和你的孩子交流,你必須先聽他們的。不僅要認真聽孩子說什么,同時,還要放下自己父母那種崇高的態度,這一次,父母不是導師不是領導者,這樣的態度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心情會更輕松,所以他們可以有更多的表情。
2.學會尊重孩子,家長和孩子的溝通態度很重要,所以,在和孩子的交流中有一些小事情一定要注意,不要打斷孩子,比如跟孩子說話的時候,用它的眼神表現出他的耐心聽孩子說話,不要隨便對孩子,消極的不要輕易指責他們。
3.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孩子有時不善于表達,所以家長需要耐心鼓勵孩子說出自己的心聲。因為,當一個人能夠流暢地表達自己時,就意味著他可以獨立思考。獨立思考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在這個社會里,培養一個會說話的人比一個只會聽的人更重要。當孩子能夠說出自己的想法時,說明孩子對自己想要表達的東西有自己的思考和觀察。
孩子不愿意說話的原因
1.缺乏環境刺激,果一個家庭的所有成員都不說話,每個人都喜歡做自己的事情,那么孩子就會缺乏練習說話的環境。家里沒人和他說話,說話也得不到反饋,孩子的語言能力自然會被壓制,然后就不愛說話了。
2.被父母批評,由于缺乏認知能力,孩子總是犯錯誤,說錯話。比如我兒子有時會說“把奶奶扔到坑里去”、“媽媽太胖了”、“我不想做”。這個時候,如果父母過于強勢,嚴厲批評孩子,就會產生說話的阻力。事實上,當父母嚴厲批評時,孩子們并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么,因為有時他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說什么。當父母反應過度時,就會對他們接下來要說什么產生恐懼和不確定性。
3.先天的,有些孩子因為一些生理原因,真的說話晚了,語言發展能力比同齡人差,比如舌頭特別寬短,上顎,牙齒或者嘴唇畸形,那么家長可以注意觀察,也可以去到醫院讓醫生鑒定。不過,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口齒不清、發音不準是很正常的,家長不必太放心。
4.心理因素心理因素是先天和后天的。有的孩子生性內向,喜歡獨坐,不喜歡表達自己,而有的孩子以前很愛說話,突然有一天不愛說話了。例如,他因說話而被嘲笑,然后突然變得沉默。家長要根據具體情況做出相應的調整。
孩子不愿意說話怎么辦,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想要孩子愛說話,父母首先應作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