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因為獨立意識與自我意識的不斷增強,常常想要擺脫家長的管教,總是和家長最對,和從前的乖孩子變得天差地別,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叛逆期。那么,孩子進入青春期應該怎么樣教育?
孩子進入青春期應該怎么樣教育
1、和睦的家庭關系
父母老是不顧及孩子的感受,一昧的在孩子面前爭吵,孩子的脾氣當然會變得不好。父母之間如果能夠相敬如賓,和睦相處,那對孩子的成長和性格養成肯定是有利的。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家庭之間溫暖常在,孩子肯會就會感到幸福,自然就會減少叛逆心理。
2、和孩子之間多溝通
著名的人際關系學大師戴爾·卡耐基曾經說過“做一個好的聽眾,鼓勵別人說說自己。”父母和孩子之間之所以會存在很多的誤會,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溝通不到位的問題。孩子有什么問題不愿跟父母說,而父母也是擅自做決定從來不跟孩子商量。家長在做決定的時候不妨多跟孩子交流一下,多聽聽孩子的意見,事情會好辦很多。
3、為孩子選擇好的教育環境
盡量為孩子選擇教育環境好的學校。同齡人之間的交往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家長要為孩子提供一個健康的社交圈子,讓孩子多跟脾性好的伙伴一起玩耍,避免沾染到不良習氣。
孩子進入青春期的特點
1、生理更成熟
青春期是除嬰兒期之外身高增長最快的時期,孩子身高、體重迅速增加,性生理逐漸成熟,體型上越來越接近成年人。生理上的成熟使青春期孩子產生一種成人感 ,不愿再像小孩子一樣對父母、老師事事聽從,希望按照自己的方式行事,于是便對家長、老師的要求產生叛逆情緒。
2、邏輯思維能力提高
青春期孩子開始進入形式運算階段,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顯著提高,使得他們開始對事情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斷,開始對家長的言行舉止加以審視,對家長不當的要求和表現開始反抗。
3、孩子自我意識增強導致的自我探索
青春期孩子有強烈的探索自我的欲望,他們希望知道我是誰 、 我跟別人有什么不同 、 我的優勢與不足 、 我將來想做什么等一系列涉及自身及未來發展問題的答案。這些探索和嘗試對自己原有的價值體系加以批判,作為舊價值體系代表的父母、老師就成了他們的主要反抗對象。
很多孩子青春期的叛逆心理往往都是溝通不到位產生的。在平時,家長一定要多和孩子溝通,支持并認可孩子,努力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家庭氛圍,真正做到其樂融融,相信孩子不會有叛逆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