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如果注定是一場辛苦的旅行,那么教孩子早一點開始努力,早一點懂得吃苦,在他以后人生之路上,他就會更有機會從容的欣賞風景,而不是邊走邊為路費奔波。那么,怎樣看待孩子吃苦的重要性?
怎樣看待孩子吃苦的重要性
1、節約不等于懂價值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想讓孩子珍惜現在的生活,懂得生活的不容易,讓孩子變得更加懂事。于是叫孩子在家吃剩飯,出去玩選最便宜的地方,衣食住行都從簡。我們首先要知道我們這樣做的目的是什么,我想很多人都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珍惜現在的生活,尤其是在孩子學習方面。
知道食物的重要性,所以孩子才會節約,而不是讓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吃剩飯,或者是強調家里的“貧窮”。因為這樣做,除了會讓孩子自卑以外,同時也會讓孩子在以后生活條件好了,會認為節約沒有必要。
2、怎么吃苦有價值
吃苦是必要的,但是吃苦一定要有價值。像上一個話題點說的,為省而省,這樣讓孩子吃苦,實在是沒有意義。懂價值,有價值才是讓孩子吃苦的意義所在。
就是讓孩子知道學習的重要性,并且為了學習而吃苦,這樣的苦才吃得有意義。我們這里說的可不是讓孩子學習條件吃苦,而是在滿足孩子的學習條件的時候,讓孩子花時間、動腦子、坐得住,這才是孩子應該為學習吃的苦。
3、有趣的教育
我們要知道孩子心理健康,是我們家長一切行動的前提要求,而每個孩子都不一樣,所以要求家長根據每個孩子的特異性來制定計劃。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強硬的吃苦教育,倒不如有趣的教育更讓孩子有動力。很多家庭里面,家里只有一個兩個孩子,所以說家長要比老師更懂自己的孩子,同時對孩子的成長上,家長會更有幫助。
孩子有3種苦要“趁早吃”
1、早點吃獨立的苦
對于大部分孩子來說,第一次印象深刻的獨立,都是來自于離開父母那張溫暖的大床,和熟悉的房間,懵懂地走向擺滿了玩具和課本的房間,獨自感受夜晚的靜謐和孤獨。
在隨后的人生中,孩子們逐漸適應了這種關系的轉變,來到青春期,青年時代,變得越來越獨立,直到組建了自己的家庭,算是完全從眼前這個小家庭獨立出去了。
路要靠自己去走才能越走越寬,孩子只有盡早適應獨立,培養獨立意識,才能在社會中立足,才能開發自己的潛能,做自己人生的行船者,盡管過程是艱苦的,但開出的自強之花卻格外燦爛。
2、體會過貧窮的苦
這里孩子所體會的貧窮之苦,并不是真的要家長苛責孩子的“吃穿用度”,而是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金錢觀,和孩子一起體會金錢的價值和賺錢的不易,讓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消費欲望,合理的安排金錢,擁有自控的人生。
3、品味過挫折的苦
正如我們孩子的成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孩子的性格,心智和處事方法,因此要想讓孩子獲得如竹子一般堅毅的品格扶搖直上,就要想竹子一樣經歷雨雪風霜,在挫折中得到鍛煉。
因此,只有品味過挫折這碗茶的苦,才能覓得茶水后調中的清甜,只有經受過挫折的孩子,才能擁有更強大的內心,處事不驚,遇事不慌,脫穎而出。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我們要懂得“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注重孩子性格和品質的培養,不要“包辦教育”、“溫室教育”,讓孩子在逆境中找到適合自己的道路和航向,讓孩子在面對風浪時有底氣,有智慧,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