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許多方面來看,現在的孩子生活比蜜糖還甜,缺乏吃苦的環境。對他們來說吃苦的時間太少了。并不容易養成有毅力,能吃苦耐勞的品質。那么, 作為家長就要讓孩子學會吃苦?
讓孩子學會吃苦
1、減少過分溺愛,告訴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現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怕吃苦,主要原因就是父母過分溺愛,孩子的事情都是父母搶先一步去做,導致時間久了,孩子缺失了獨立自主的行為能力,一遇到事情,就想著“反正有我爸媽。
2、不要在孩子做到一半時,去主動幫忙
有的孩子本來不懶,吃完飯,自己主動去打掃衛生,去洗碗,這時有的家長就會跑過來幫忙“孩子你去學習,家務我來做”這種做法是不對的,孩子適當做家務,并不會耽誤學習,反而一味阻攔孩子勞動,是害了孩子,并且埋下了怕吃苦的種子。
3、經常帶孩子參加實踐活動
在孩子的課余時間,家長可以帶著孩子參加一些夏令營,爬山,或者徒步類的集體活動。讓孩子多參加實踐活動,這些活動都能磨煉孩子意志,教會孩子克服困難,勇往直前。
4、減少在孩子面前發怒
有些家長經常會當著孩子的面,爭吵,吼叫,殊不知孩子的心智還不成熟,會容易被父母帶動情緒,并學父母。
讓孩子學會吃哪些苦
1、孩子要吃獨立的苦
疼愛自己的孩子是人之常情,但如果把這種疼愛轉化為溺愛就非常不合適了。這個道理誰都懂,但一些“愛子心切”的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很難踐行。能夠吃獨立之苦的孩子,就算父母不在身邊,這種孩子依然可以有面對生活的勇氣和力量,生活中的困難和挫折他們都能勇敢地去面對。
2、孩子要吃讀書的苦
不少孩子并不懂得讀書的意義,特別是農村暴發戶家庭的孩子,甚至連對老師最起碼的尊重都很難做到,這樣家庭不僅僅孩子無知,就連家長對讀書的意義也沒有多么深刻的認識。
孩子只有甘愿吃讀書的苦,未來之路才會有更多的選擇。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讀書雖然很苦,但在將來,不讀書的人要比讀書的人要苦上好多倍!
3、孩子要吃接受批評的苦
有人說,“孩子犯錯,上帝也會原諒!”但是在孩子的三觀還沒形成的時候,孩子犯錯如果不接受批評和懲戒,那么十有八九會習慣性犯錯。
家長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不忍心批評孩子犯的過錯,等到孩子長大的時候可能就再也來不及了。批評會讓孩子不斷反省,不斷完善自己,從而不斷成長。
作為父母,肯定是想盡自己最大的努力,給孩子最好的生活,但是孩子該吃的苦還是要吃的,不能舍不得。不然等有一天,孩子自己面對苦難時,他會依靠父母,如果父母不能夠再給他幫助的時候,就會面臨更大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