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粗心大意這個事情,并不是孩子能夠控制住的,這只是一種行為習慣,是孩子下意識的選擇,所以要想改掉孩子粗心大意的毛病,應該從孩子的行為習慣入手。那么怎樣才能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呢?
怎樣才能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
1、從小事抓起
從小事抓起,由小到大,循序漸進,是養成孩子細心、認真的重要途經。從心理學的角度而言,通過小事不斷的積累,大腦皮層會不斷積累信號,從而形成為思維定勢,這種方法也叫習慣成自然。
2、幫孩子排除干擾
在孩子專心致志做事的時候,一旦受到外界干擾,就會心煩意亂,很難做到全神貫注,或是被外界的某種現象吸引,從而放下手頭的事情,過后再做時,就會出現粗心而導致的過錯。比如孩子在寫作業時,父母不要在一邊大聲打電話、玩游戲、看電視、吵架等。
3、讓孩子認識到后果
有的孩子認為粗心不是一件大不了的事情,不會影響到學習、生活,因此凡事大大咧咧,父母發現孩子有這個毛病時,要注意糾正,用生活中的實例向孩子證明,小粗心或帶來大惡果,要讓孩子意識到粗心可能帶來的惡果,這樣孩子才會去改正。
孩子粗心大意怎么辦
1、從專注力下手
孩子們小的時候,專注力都不太好,有些父母又喜歡打斷孩子的專注行為。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專注力不夠的慣性作用,會直接導致孩子做事不專心,而不專心的副產品之一就是粗心。這樣,我們就需要從培養專注力入手,解決粗心的問題,做事專心,思考會更加全面,也就會越來越細致。
2、幫助孩子完善思維過程
孩子們在小的時候,思考問題,做事并不會考慮太過周全,即使我們成年人,也有時候也同樣如此。那么,我們在解決專注力的同時,就需要從思維過程,思維方式去幫助孩子。當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事先詢問一下他們想怎么做,中間會出現什么問題,有哪些困難,做事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問題,事情做完幫助做一下回顧,這有點像管理當中的PDCA。從小事入手,逐步擴大,就能慢慢改善。
3、給孩子樹立榜樣
當然有些情況難免被急事打的手忙腳亂,粗心大意就在所難免了,有些時候,我們家長自己做事就比較著急,遇到有壓力的事情,更容易慌張,這就很容易影響到孩子。這時候,我們面對孩子時,調慢節奏就顯得異常重要。
4、行為性格塑造
行為好改變,性格卻比較難,除非遇到重大事件或者變故。這就需要我們從行為上面多去下功夫,逐步讓行為塑造性格。讓孩子多做一些需要耐心、精細化的事情,敢于讓孩子們實踐。
家長要想改掉孩子的粗心大意,首先要做好長期的準備,因為這并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孩子并不會因為你說了他兩句,就馬上改正過來,所以要有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