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后,身體初步成熟,而心理卻未成熟,于是常常會遭遇各種挫折感。孩子12-18歲時,是人生第三個叛逆期,心理變得更加矛盾,甚至煩躁,那么,十七八歲的孩子叛逆期怎么辦?
十七八歲的孩子叛逆期怎么辦
1、父母以身作則
子女身上反映出來的問題,往往都是父母教育方式的問題。如果父母自己平常言行起坐不能起到正面的示范作用,自然無法要求子女,也就沒有權威。
2、耐心傾聽孩子
如果是氣急攻心的家長,在面對不聽管教的孩子時,通常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破口大罵。此時,建議家長先冷靜下來,嘗試著多一分耐心。
問問孩子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當家長的心思已經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辦法幫孩子解決問題時,也許就會發現孩子的行為其實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經釋放掉了很多負面的情緒。
3、吸收教育知識
社會在變化,孩子的成長環境也在變化,那么教養方式自然也要不斷進步。身為家長,就要責無旁貸地主動吸收教育新知。
在傳統的親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權威來教育孩子,而打罵處罰更是權威教育的重要方法。吸收新知可以幫助家長跳出自己的成長經驗,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觀念。
4、給孩子選擇的權利
在要求孩子前,用你自己所能接受的選擇方式,給出他兩個選擇。比如你想吃米飯還是面條?現在出去,還是五分鐘后出去?
一旦孩子有了自我意識,就會渴望被尊重、被重視,而不管多小的選擇,都能給孩子帶來一定的參與感,讓他們有一種被尊重的心理滿足,從而內心健康地成長。
孩子為什么總是叛逆
1、不分青紅皂白訓斥孩子
或許在父母看來這些言語沒有任何的問題,但從孩子的角度來看,卻會讓孩子覺得這是父母不分青紅皂白的訓斥,慢慢的可能還會讓孩子喪失自尊心。
等到他們有能力反抗父母之時,就會表現出比較明顯的敵對狀態。因為長時間的訓斥,讓孩子對親子關系保持淡漠的心理。
2、要求孩子容忍
對現在很多父母來說,他們希望把自己的孩子培養成為有教養的存在,所以,孩子總是受到父母的逼迫,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爸爸媽媽打著我是“為你好”的旗號,要求孩子容忍,長時間如此,孩子內心壓力較大,甚至無處宣泄,這時候只能通過叛逆的狀態去應對。
每一個人內心的情緒都不應該完全被藏匿,適當表達才有益身心健康。
3、強迫孩子接受父母安排
很多父母都會習慣性的給孩子安排一切,但是隨著孩子的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希望有自己的獨立空間,不希望自己的一切都被安排好。
如果父母還是一意孤行安排孩子的人生,就容易激發親子間的矛盾,讓情況變得更糟。
總之,作為家長,我們能做到的呢,就是在平時溝通的時候改良方式,讓我們的孩子也覺得我們是關注他們的,這樣的話,或許會更好,還有就是平時的時候多抽時間陪伴他們,多陪他們說說話,這樣的話,你的孩子或許不會覺得厭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