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會遇到叛逆期,作為家長那是又痛心又無奈,面對孩子的不聽話真的是束手無策,那么,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去引導?
叛逆期的孩子怎么去引導
1、學習與孩子溝通
生活中,家長的關切往往變成了長篇大論,不停說教。而孩子的排斥、反感,讓父母很是生氣。這種溝通方式,每次都讓雙方很不舒服,甚至不歡而散。
問題的根源,在于家長過于自我,忽略了孩子的感受。所以,要做到良好溝通,家長要先學會傾聽,去了解孩子的感受。并表示尊重、理解。
2、讓孩子學會在錯誤中成長
回想一下,自己平時是怎么對待孩子犯錯的?是批評、無視還是指正?
其實,因為對孩子抱有期待,所以在他們犯錯時,生氣、慌張都是正常情緒。但是,作為孩子的領路人。父母的目的是幫助他們成長,而不是單純發泄情緒。所以,父母應該利用孩子犯錯的機會,讓他們學會成長。
3、掌握正確的溝通方法,引導孩子走出不正確范圍
叛逆期的孩子他們經常會表現的憤世嫉俗,覺得這個環境和這個社會就不屬于自己,他們總是表現的讓父母和家人都無法理解,如染各種顏色的頭發,說他們同齡人只能聽懂的話語等等,這是父母也不要總是用埋怨和批評的口氣和他們說話,要學會正確的和孩子溝通和解釋。
叛逆孩子形成逆反心理的原因
1、好奇心的驅使
青少年多數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受好奇心的驅使,他們喜歡新事物和新知識。心理學研究表明,好奇心過強能形成一種特殊的心理需要,這種心理上的認知需要青少年在學習中表現出來的不迷信、不盲從,具有較強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正是他們好奇心的具體表現。
2、思維能力的發展不成熟
這些青少年往往自尊心、虛榮心很強,但卻不能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把教育者的勸說、批評、告誡看成是“管、卡、壓”,看成是對自己自尊心的損傷。因而把自己放在教育者的對立面上,出現了在口頭上加以回駁,在行動上反其道而行之的逆反心
3、身心發展與客觀環境形成的矛盾
心理承受能力較強的人,能夠正確對待一切事物,比較容易調節自己的情緒,有能力把自己心理沖突的頻率減弱,保持正常平靜的心理狀態。
然而,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較弱,有時難于正確對待一切事物,調節不了自己的情緒,沒有能力把心理沖突平息下來。結果,挫折所帶來的消極心理影響不斷擴大,“反控制情緒”膨脹,逆反心理就會隨之而來。
對逆反期孩子要多些表揚少些責怪,要經常想想他的長處,關注他的點滴進步,孩子平時受到的表揚和鼓勵多了,犯錯誤時也會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批評。如果家長不及時調整自己的家教方式,不為孩子的成長提供助力,孩子也可能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