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歲的男孩,是過度時期特別的不聽話。老是同家人頂嘴。唱反調。其實他自己也不知道干什么對。干什么不對,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聽話,那么,12歲的男孩不聽話怎么辦?
12歲的男孩不聽話怎么辦
1、細心觀察,對癥下藥
孩子叛逆,一方面是孩子懂的事情越來越多,內心里的主意也開始增多。當家長下達的命令與孩子內心想法不同時,他便不會聽父母的話。
另一方面是家長沒有察覺到孩子不好的情緒,發現某些問題后直接吼罵他,導致其逆反情緒加重,便會反抗父母。因而,想要根治孩子的不聽話,首先要找對根源,對癥下藥。
2、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
雖說現在已經是文明社會,但在教育孩子這件事上,仍然有家長奉行“棍棒下出孝子”的理念。但打罵能起到短暫的效果,還會讓孩子出現逆反心理,因而打罵并不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例如:當孩子不聽話亂扔垃圾時,可選擇讓孩子幫忙整理家務,一方面讓孩子明白做家務是很辛苦的,不能隨意破壞衛生環境;另一方面可以讓孩子更深刻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孩子不聽話時,用其他形式代替打罵,會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善用獎勵而非懲罰
當孩子不聽話,不寫作業時,家長可選擇使用一定的獎勵機制來鼓勵孩子完成作業,比如寫完作業可允許孩子看半小時動畫片,或者玩游戲半個小時,這樣一來,他也更有動力去完成作業。
如果家長只知道對孩子大吼大叫,或者利用懲罰措施去威脅他,他就會漸漸失去學習的興趣。因而對于孩子來說,家長善用獎勵反而比一味地使用懲罰手段更加有效。
孩子不聽話的原因有哪些
1、孩子關注于其它事情,真的沒有聽到
其實,如果媽媽們仔細觀察孩子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們是非常容易將精力和專注力都集中在一個事物上,也許是一個游戲,一個玩具,又或者是一部動畫片;
所以孩子不聽話,可能真的只是因為將注意力放在了其他東西上面,真的沒有聽到媽媽說的話!
2、家長總是言而無信
其實這是很多孩子都會有的心理趨向,家長有時為了達到哄孩子的目的,會毫無考慮的答應孩子一堆要求,孩子們也當然非常開始,但是后來家長往往都會失信于孩子。這可能是家長為了激勵孩子或者不讓孩子哭鬧而給出的負擔性承諾;
比如一個玩具、一些零食,或者是某種精神方面的獎勵,但是父母的言而無信會給孩子心理上留下深刻的烙印,對家長的信賴也會隨之丟失,孩子自然也不就想聽父母的話了。
3、孩子對家長的話理解有偏差
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很多話語孩子是無法理解的,所以家長期望孩子能夠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來做事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孩子對家長的話可能會理解偏差,也就會出現所謂不聽話的狀況。
所以很多時候,孩子可能并不是不聽話,而是其它一些原因,家長們也要多反思自己,再找到合適的方法跟孩子溝通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