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歲男孩沉迷游戲脾氣暴躁叛逆?15歲的孩子正處于叛逆期,脾氣暴躁,家長更要心平氣和地對待孩子,不能也同樣的脾氣暴躁,這樣對孩子就更加沒有說服力。你可以告訴孩子,沉迷手機會給自己帶來很多不好的影響,比如會影響自己的眼睛和身體健康。
十五歲男孩沉迷游戲脾氣暴躁叛逆
1、找到游戲的替代品
大多數家長讓孩子戒掉游戲都會遭到孩子的強烈反抗,不如去找一些可以替代游戲的活動,比如:帶孩子看電影、去游樂場等。
通常來說,男孩子玩游戲都是以對抗類為主,因為這能讓他感到激動,家長可以讓孩子去打籃球、棒球、攀巖等。
2、讓孩子失去玩游戲的興趣
家長不要天天去阻止孩子玩游戲,這樣只會讓他一有機會玩就更加沉迷其中,而是直接讓孩子在固定的時間段里玩3到4個小時,玩不完不能離開。
起初孩子會開心一段時間,但是他也會很快失去興趣。
3、讓孩子主動放棄游戲
游戲設計的本身就是為了讓玩家“沉迷”,因此設置了很多的獎勵機制,比如:做任務可以得游戲裝備,有了裝備就更容易打怪升級,這種模式就吸引了很多孩子繼續玩下去。
家長也可以這么做:準備一個表格,如果孩子能夠一天不玩游戲就貼一張貼紙,等滿20個就可以領取一個獎勵。以此類推,用相似的獎勵制度讓孩子逐漸遠離游戲。
用心理學的方法和套路來幫助孩子戒掉游戲癮的辦法,雖然是有效的,但是如果想要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家長就要改變對孩子的態度。
孩子沉迷游戲的原因
1、從家長身上找原因,家長沒有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
孩子長期沉迷于游戲,或多或少都與家長跟孩子的陪伴太少有關,要知道從心理學來說對任何虛擬事物的沉迷都是對現實無法實現的補充。眾多沉迷游戲的孩子,大多數情況都是家長對孩子的關注度不夠,讓孩子沒有能夠體會到足夠的關心和關愛。
2、從孩子身上找原因,游戲能夠滿足孩子的成就感和認同感
現實生活中總會出現各種各樣的不如意,沉迷游戲的孩子,大多數都在現實中受到了打擊和批評,無法得到緩解,但是從游戲中找到了自信,并產生了自我價值得到實現的虛榮心,在游戲里面成就感得到最大的滿足。
特別是同時,游戲也是大多數孩子都在玩的情況下,與眾多同齡人形成了一個“游戲圈”讓自身在游戲中得到了更多的認同感。
3、從教育本身找原因
教育應該讓孩子成為一個心智健康的人,說到底,沉迷游戲上癮的孩子只是對外界失望后躲進了游戲的世界里而已。教育本身過于重視學業、重視成績排名,讓現在的孩子承擔了他們無法承擔的壓力,有的在父母幫助下或者自身努力下擺脫了出來,但是更多的孩子是沒辦法自己束縛的,只能逃離。
所以在我看來,這是現在唯“學業”論的教育觀念導致的一個負面的產物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