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小學即將升學階段,或者升入初中之后,會認識到自己已經不是小孩子了,此時的他們獨立意識越來越強,他們想要擺脫家長的管控,不想讓家長再拿自己當做小孩子看待,更不喜歡聽嘮叨和批評。對于青春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要用恰當的方式引導孩子,減輕孩子的逆反心理。
學生叛逆期行為家長怎樣指導
1、溝通交流:屬于叛逆期的孩子,可能會出現與父母對抗的情況,此時家長需要與孩子進行溝通和交流,并且注意語氣平和,了解孩子自身的需求,多聽孩子的意見。
2、保持自己的頭腦冷靜。孩子叛逆,父母一般會不滿,一般會用自己的權力來壓制孩子。其實,此時的父母,應該提醒自己,保持冷靜,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去進行溝通。
3、正確引導:明確孩子的需求以及意見后,如果覺得孩子意見比較合理,可以幫助孩子實現想法。如果孩子意見或者需求不合理,需要與孩子講道理,讓孩子明確事情的嚴重性。
4、尊重和信任孩子。因為他們具有非常強烈的獨立意識,我們要給予他們相應的信任。要給予孩子一定的權利、信任,一些事情可以讓孩子獨立去做,接納他們做得不那么好的一面。
5、就事論事,不要翻舊賬。面對孩子的種種叛逆行為,家長要開啟溝通的大門,好好與孩子交流。要允許孩子犯錯誤,教育孩子不情緒化、不翻舊賬、不侮辱人格尊嚴,以提問的方式疏導孩子,而非威嚴地提出要求。
孩子叛逆期的表現有哪些
1、脾氣特別不穩定,情緒控制比較差,比如容易激動,因為很小的事就和父母大喊大叫,而且亂發脾氣,有時總覺得父母特別嘮叨甚至父母的意見、建議也無法聽進去。
2、有很強的反抗心理,總覺得老師對自己不公平或者父母總是約束自己,所以就會試圖與權威對抗,比如與父母吵架、與老師對著干等。
3、以自我為中心,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甚至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尤其是父母,與自己的想法不同。
4、情緒低落的一面:個別孩子可能會出現情緒低落,語言變少,不和老師、同學溝通,也不和家里的父母進行溝通。久而久之,可能會出現食欲欠佳,甚至無精打采、不想上學等。
孩子的叛逆期指的是什么?叛逆期分別在什么年齡段
所謂叛逆期,其實就是一個人自我成長、自我蛻變的過程!人的一生總會經歷幾次這樣的反叛、這樣的內心掙扎、這樣有冒天下人眾怒的“逆行”期。只有經歷過這樣的叛逆期,人才會真正長大。
第一個階段,就是青春叛逆期,當女孩到了十二歲作用,男孩到了十五歲左右,由于體內生長激素的增多,身體開始發生某些變化,由此導致心理和情智上也發生了變化。
一般處于青春期的孩子,第一次有了自我的萌動意識。他們開始關注自我,迫切想要知道別人是怎樣看待自己的,更想要給別人證明自己的能力。
同時還表現在,他們迫切想要擺脫父母的約束,想要逃離家庭,想要證明自己長大了。這時候,就容易做出一些叛經離道的事情來。父母越是不想讓他做的事,他越是要去做。反正,就是要和父母對著干。好像只有這樣,才能證明自己長大了。
這是成長的煩惱,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這樣的叛逆期。這個時候,做父母的不要武斷地去壓制孩子的反叛,而應該多和孩子溝通,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只要孩子做得不是太離譜,就不要進行太多干涉。同時,允許他們做自己想做的事,成全他們的冒險精神。
很多孩子的夢想,都是在這個時期形成的。成功渡過叛逆期的孩子,他們對自己的行為已經有了一定的掌控能力,對自己的未來也有了自己的規劃。
其實,人的一生就是一個不斷成長的過程,而青春期又是最為重要的一個成長階段,標志著孩子將要掙脫父母的羽翼,向獨立成熟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