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是最難管教的,說的多了,孩子不愛聽,說的少了,家長又覺得不放心,所以在教育青春期孩子的時候,把握適當的度真的很重要,尤其是孩子不愿意出門,不想與人溝通,這樣的話,家長就更要好好的教育孩子了。
青春期孩子老躲在家不愿出門
第一、隨著孩子社交面的擴大,知識面的增加,青春期的孩子已慢慢地學會了獨立思考,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價值觀。成長的環境不同、時代不一樣,孩子的價值觀跟父母的價值觀肯定是有差異的,所以父母可以及時的與孩子溝通,了解孩子的想法。
第二、有時來自父母的嘮叨。父母一天到晚嘮嘮叨叨,規定這不許,那不準,會讓孩子厭煩,孩子就會喜歡自己呆在一起,不愿意出門,其實父母要知道,把握其中的度,對教育孩子比較重要,不能引起孩子的反感。
第三、家長可以多帶孩子出去走走。最直接的辦法是家長多帶孩子去公共場合,或是參加社交聚會,讓孩子更多地面對陌生人,更多地接觸人,從而讓孩子適應這樣的環境。
第四、釋放情緒。孩子不喜歡出門的情緒不是短時間內就可以形成的,都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比如家長的呵斥或者是與其他朋友的不愉快,這些都有可能是孩子情緒發生直接性變化的源頭。讓孩子能夠及時的找到發泄口,把自己的情緒得以釋放,他的身心才能變得輕松起來,對待人或者事情才能有所改變,家長也能放心。
孩子為什么總是不喜歡出門呢
心理上的迷茫。青春期是孩子從幼稚走向成熟的轉折時期。這種反應在心理上的表現有,孩子的自我意識發展了,但自我控制能力還差,經常會無意識地違反紀律。家長越想讓孩子出去,孩子越不想出去。
孩子面對陌生人和新環境時,會表現出一種恐懼焦慮情緒和回避行為,孩子本身的性格導致孩子不愿意出門。
孩子獨立能力的培養不夠。現在的孩子一般都是獨生子女,凡事都有父母照顧,孩子“飯來張口衣來伸手”,自理能力很差。越是這樣,孩子就越喜歡在家呆著。
青春期孩子整天在家不出門,可把家長愁壞了,試試這樣做
1、家長要給孩子創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只有身體上活躍起來了,孩子才能在心理上對于生活的態度有所改觀。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鍛煉身體的重要性,知道積極鍛煉,孩子也就愿意出門了。
2、和孩子好好的交流交流。如果發現孩子總是宅在家里不愿意出門的話,父母一定要和孩子好好的交流交流,讓孩子知道自己能不能出門讓孩子明白有一定的計劃,家長一定要適當的去跟孩子好好說一說。
3、父母一定要找到孩子的興趣,去幫助孩子慢慢的到外面去。孩子喜歡宅在家里看電視,父母就要制止孩子這種行為,不要讓孩子成天在電視上看著,這會影響孩子視力,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影響是什么。
4、父母不要遠離孩子,要多陪伴孩子,指導孩子的社交,幫助孩子解決與人交往的難題。同時,父母可以用自己的社交為孩子做出榜樣。家庭氛圍很重要,如果孩子的父母經常吵架,這樣對孩子不會有好影響的。孩子會感到人際關系很難處,心生畏懼,進而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