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內向不敢說話的情況,很多時候并不是一件兩件事造成,有可能是多重因素的影響。發現孩子出現內向不敢說話的情況,要及時觀察孩子周圍的生活環境,找到影響孩子性格的原因,幫孩子客服困難。日常生活中多和孩子交流,給孩子一些鼓勵,引導孩子慢慢做出改變。
小孩內向不敢說話怎么才能改善
1.主動交流
內向的孩子一般都不善交流,父母就要創造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每天抽出一些時間,讓孩子說一說一天有哪些意思的事情。讓孩子把事情分享出來。
2.鍛煉孩子
可以讓孩子去做一些能力范圍內的事情。如借東西、問話等,剛開始孩子可能因為膽怯不敢去。這需要給孩子鼓勵,不要責怪孩子。
3.自身作則
父母在家庭中要保持樂觀的性格,也會帶動孩子性格的變化。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日常習慣會直接影響孩子的性格養成。
4.多交朋友
同齡孩子之間會有更好的交流,也能夠更好的放開孩子的情感交流。在同小孩子的交往,游戲過程中,能自然培養孩子對外交往的能力。
小孩內向不敢說話的原因
1.環境影響
現在家庭構成以小家庭為主,鋼筋水泥樓房也隔斷了和周圍鄰居的交流,封閉的空間限制了孩子接觸其他人,長期習慣了,孩子就會不愛出門、不會主動和外面孩子玩、碰到不熟悉的人不敢大聲說話等。
2.家長保護過度
有些家長對孩子的保護過多過細,怕磕著、怕摔著、怕有任何不適意,總把孩子帶在身邊,形影不離,使孩子形成一種強烈的依賴心理和被保護意識。當孩子逐漸長大時,保護的慣性照樣持續,沒能根據孩子的能力發展適當"放飛",結果是孩子離開大人就害怕。
3.對孩子要求嚴格
父母對孩子要求較嚴,或者過度保護,擔心他的安全,設置了很多條條框框,你要怎樣,或不能這樣,不敢那樣,孩子就在那個框架內生活,缺乏與外界交流的欲望。
4.孩子曾經被嚇唬
有的家長為了不讓孩子做某些事,就用狼啊、虎啊、鬼啊嚇唬孩子;大眾傳媒中的一些畫面;生活中某些偶發事件都會導致孩子心理上留下陰影,造成孩子膽小的情況。
5.孩子缺少交往的途徑
有些孩子從小很少與人交往,除了父母、長輩,極少與同齡小朋友一起玩耍,極少有走親訪友的機會。這樣,使孩子交往能力萎縮,怕見生人,怕在眾人面前講話。
6.父母的消極評價
有些父母常常給孩子隨意貼上害羞、不大方的標簽。這些評價評價,差不多可以等于他對自己的消極認識。當父母給孩子無條件的愛和接納,不再一味要求大方時,反而會給孩子更多的勇氣、信心去與人交往。
小孩內向不敢說話,家長幫助孩子的具體方法和技巧
1.觀察孩子身邊朋友的性格,鼓勵多和活潑開朗的孩子交流
孩子成長過程中性格變化受到的影響因素多種多樣,除了父母影響之外孩子的同伴也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影響因素。建議可以讓孩子多和性格活潑開朗的孩子接觸,這樣也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帶動孩子的情緒。
2.可以讓孩子自己選擇長期學習一個特長
膽小內向的孩子,往往能力偏弱,但又特別敏感,渴望做得很好,被大家認可。因此,家長可以根據孩子的情況,發展孩子的某一項優勢能力,以此建立起孩子的自信。
比如,如果孩子喜歡唱歌,而且唱得很好,可以經常在家里為孩子搭建平臺,讓孩子經常練習,遇到公開場合,讓孩子登臺表演,及時表揚孩子的大膽表現。
3.創造機會讓孩子獲得成功的喜悅
對于不喜歡跟人打招呼的問題,爸爸媽媽也可以事先和孩子預演,當孩子真正做到的時候,別人也會給予孩子非常正向的評價,孩子就獲得了能量。不管在生活上還是學習上,多給孩子創造一些成功的體驗,這樣能提高孩子的自信。
4.經常鼓勵孩子,并適當表揚孩子
孩子膽小,需要家長的鼓勵。對于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做。當孩子完成后,也需要表揚孩子,這樣讓孩子有動力感。比如,可以讓孩子主動去與一位陌生的朋友打招呼。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長可以陪著孩子去干,過程中多鼓勵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