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擺爛可能是因為缺乏興趣,心理狀態不好,或者對學校和老師失去信心等。家長和老師應該尋找原因,給予幫助和支持,幫助孩子調整心態,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和途徑。
孩子擺爛心理怎么辦
1、家長做好榜樣
面對孩子的擺爛心理,家長要做好榜樣,停止焦慮。這個時候,家長越焦慮孩子就越躺平,這些擺爛躺平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受過很大的創傷,他們需要的是鼓勵和幫助,因此,如果家長自身情緒不好,自然也不會有智慧和能力去引導孩子了。
2、多陪伴孩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
家長不妨在平時多陪伴孩子,在陪伴過程中有交流和溝通,多聽孩子訴說自身遇到的煩惱,并給與幫助,從根本上消滅擺爛狀態。
3、接納孩子的情緒
當孩子表現得很焦慮時,此時家長應該去傾聽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去理解、平復他們的心情。
在傾聽理解的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對考試有一定的焦慮緊張都是很正常的,考前適度的焦慮緊張更有利于考試的超常發揮,從而幫助孩子克服自身不良情緒,停止擺爛。
放暑假孩子擺爛家長如何破局
1、有效陪伴,正確引導
暑假期間,家長和學生相處的時間顯著增加,家長們可以利用暑期時間,通過一些家庭活動,營造健康的家庭氛圍。
(1)與孩子共讀一本書,提升閱讀的興趣,一起交流書中的情節,增進親子間思想的碰撞。放下手機,關上電視,一人一本書,一起分享,一起交流,一同享受閱讀的時光。
(2)共同進行一項運動,一起到室外鍛煉,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言傳身教,可以向孩子傳遞熱愛生活的態度,讓孩子在開學后也能更游刃有余地迎接各種挑戰。
(3)進行一次家庭旅行,讓孩子的眼界不僅僅局限在書本上,了解世界大地的紛繁多樣,培養孩子關心天下的廣闊胸懷。在旅行前最好讓孩子也參與到整個準備和安排中來,包括天氣狀況的了解、物品的準備、行程的安排、住宿的選擇等等,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和責任感。
2、合理溝通,積極傾聽
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可以增進親子關系。初高中階段的學生自我意識較強,家長在溝通時應當堅持民主、平等的原則。
在與孩子討論問題時,尊重孩子的意愿,對孩子做到“不評判、不干涉、不偏執”,即不直接評價孩子的對錯,不過度保護和干涉孩子,不認為孩子必須要聽自己的話。當孩子發生明顯情緒變化時,可以積極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要,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
第一步,控制住自己的情緒
父母需要把自己的感覺和愿望放在一邊,當孩子犯錯時,我們要有意識地把自己的感受和期待壓下去。
第二步,停下手中做的事情
專注地傾聽,當我們專注地看著孩子,其實就是告訴孩子:你很重要,你的話很重要,你對我很重要。
第三步,鏡子式反饋
把孩子的所思所想所感,按照本來的樣子反饋回去,不帶任何個人情緒和個人意見,實事求是地陳述孩子的感受。
第四步,進行引導
這個時候,在傾聽的基礎上,提出建設性意見,孩子才更容易接受。因此,陪伴孩子的時候,認真傾聽是走進孩子心靈世界的不二法門。
這樣,親子溝通的質量才會穩步提升,家庭心理環境和氛圍也會更加融洽、和諧。祝愿所有的孩子和家長都能度過一個快樂、充實、有意義的暑假!
孩子擺爛的幾種表現
1、不在乎老師的表揚和批評,愛誰是誰。生活中還是蠻快樂的,但就是不能談學習,談學習就開始煩躁。覺得上課、寫作業都累人,總想偷懶,能不能得到老師的表揚,會不會被批評,都無所謂。
2、對什么都沒有興趣,總不快樂。學習嫌苦,跑步嫌累,打游戲嫌費腦,交朋友嫌事多,甚至洗澡都嫌麻煩,唯二不嫌的是吃和睡。
3、對外界無動于衷,自我封閉。整天懶洋洋,對社會、家里、學校、班集體發生的事一律漠不關心。
4、拒絕思考未來,得過且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