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說話,家長當著外人的面,不要過多的指責孩子,否則會讓孩子覺得既沒面子又沒有安全感,導致孩子更加反感跟人打招呼,嚴重還會影響性格發展。
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說話怎么辦
1.父母以身作則,多帶孩子外出社交。現在很多孩子從小被老人帶大,由于老人精力和身體的原因很少帶孩子四處玩,而父母又由于忙于工作,于是孩子經常在家待著或是在小區里,缺少社會活動,這也會導致孩子內向、害羞。
要想讓孩子緩解害羞的問題,父母必須以身作則,多帶孩子外出,去一些放松身心的地方,讓孩子多接觸新鮮環境、多接觸人,增長見識、開拓眼界,自然有助于孩子社交能力的提高。最好是多讓孩子和熟悉的朋友一起外出,選擇的外出地點應由近及遠,既能消除陌生感,又能增加孩子社交經驗。
2.充分鼓勵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本來是很開朗活潑的,但經歷了某些事后就變得內向、害羞,或者平常開朗,只是在面對某些事或人時會害羞,那家長就需要及時了解原因。
家長一定要清楚孩子在哪些事情上害羞,看看孩子的害羞是因為和人不熟、做事能力不行,又或者是不愿意見到某些人,家長可鼓勵孩子說出原因,并表示理解與尊重,幫助孩子一起改變,使他變得自信堅強。
3.切忌輕易給孩子貼標簽。給孩子隨意貼標簽,尤其是一些不好的標簽是非常忌諱的。有些父母帶孩子外出,孩子還沒來得及開口和人打招呼,父母就趕忙說:“我家孩子就是內向,逢人不敢說話”,這樣就算孩子本來想說現在也不想說了。
當父母一味給孩子貼上內向、害羞、膽小的標簽時,就會給孩子形成一種心理暗示,使孩子進一步變得內向、害羞。父母應及時鼓勵孩子,對他說“你今天好勇敢啊!”、“媽媽相信你自己能做好”等,給孩子形成一種積極的心理暗示。
孩子在人面前不敢說話,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1、孩子膽小、害羞:主要是性格方面的原因,這里又分為先天遺傳和后天兩種。如果父母感情不和或者過于嚴苛都會造成孩子沒有安全感。
2、不自信:孩子害怕自己說出口的話不對或者不合適,害怕出丑也害怕別人笑話自己。
3、不善于表達:孩子不知道應該怎么說,有時候其實也很想開口,但是想到的內容卻不能變成語言從口中講出。
孩子在外人面前不說話,家長可以嘗試這樣做
1.給孩子創造舒適的環境,給予安全感,讓孩子有信心開口說話。
2.多給孩子機會與其他孩子交往,讓孩子慢慢適應社交環境,習慣和別人交往。
3.在家中多與孩子互動交流,讓孩子有機會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提高孩子的社交能力。
4.給孩子多一些正面鼓勵和認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和被重視,建立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5.給孩子選擇權,讓孩子自己決定與誰交流和說話,不要強迫孩子做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6.嘗試與孩子交流,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幫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緒和感受,增強孩子的情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