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有不少孩子玩游戲輸了就一直哭鬧不停,孩子想要贏是很正常的,但是家長應該讓他們知道,輸贏都是由他們自己決定的,要想贏,就需要自己去努力爭取,而不是由著孩子的性子。
孩子玩游戲輸不起怎么辦
第一招,接納失敗的情緒,直面面對。面對孩子“輸不起”的情況,做父母的我們應該是完全地接納孩子的“傷心”或是“發(fā)脾氣”。在孩子難過的時間段里,不著急跟孩子講道理,重要的是陪伴在他們身邊,溫柔地看著他們,等著他們的情緒慢慢地自然平復。
平復之后,孩子也會自己發(fā)現(xiàn)原來“大哭一場”心理就舒服多了,輸贏也就那么一回事,并沒想象的那么可怕。此外,需要記住一個重要的點,這個過程需要我們陪著孩子度過,而不是把孩子扔在一邊讓孩子自己反省。
第二招,向孩子認真地解釋過程和結(jié)果。在孩子平靜下來后,我們可以帶著小朋友一起來分析剛剛經(jīng)歷的過程和結(jié)果。引導孩子參加一場游戲或是比賽,我們不是說結(jié)果怎樣才開心,是怎樣玩才開心,我們需要學習明白的是游戲或者比賽本身的樂趣,而不是結(jié)果產(chǎn)生的快樂。
第三招,和孩子談一談下一步該怎么做。向孩子解釋了過程和結(jié)果之后,問下孩子:“下次再玩這個游戲時,你會怎么辦?”。這其實是告訴孩子自己提前預設下一次的場景,做什么事不管結(jié)果怎樣有個心理準備,也讓他想想未來用什么樣的方式獲得更多的快樂。
所以,等到下一次,我們再玩類似的游戲時候,可以提前問一問:“寶貝,你有可能贏,也有可能輸,你準備好了嗎?”
導致孩子玩游戲輸不起的原因
1、父母只注重結(jié)果。很多父母,獎罰分明,做得好就給孩子表揚、獎賞,反之就是批評指責,久而久之孩子會片面地追求成功,對失敗產(chǎn)生恐懼,不敢失敗。其實孩子怕的不是失敗,而是失敗后父母的態(tài)度。
2、父母喜歡對比。父母經(jīng)常把別人家的孩子掛在嘴邊,導致孩子常常感覺父母是不是喜歡別的孩子,我做得沒別人好,爸爸媽媽是不是不愛我了?我只有超越別人,比他做得更好,父母才會關(guān)注我。為了得到父母的愛和關(guān)注,孩子不敢失敗,害怕失敗。
怎樣才能培養(yǎng)出“輸?shù)闷稹钡暮⒆?/strong>
1.不要事事讓他。在日常生活中,要讓他知道自己和別人一樣,不是大家的主角。在和小朋友一起嬉鬧中,他和其他小朋友也都是一樣的。
如果他肚子餓了也要讓他等大家到齊了再一起吃飯;去超市買東西吃就算是再嘴饞也要像大人一樣排隊;和哥哥姐姐一起玩,打打鬧鬧,不能因為他哭了不分青紅皂白就罵哥哥姐姐,強制要求哥哥姐姐要讓他。
2.給他分析輸贏的原因。當孩子玩游戲輸了哭鼻子回來的時候,家長不要劈頭蓋臉就訓斥孩子,嫌棄孩子輸不起。而是要蹲下來,抱著他,問他為什么哭,然后問他為什么會在玩游戲中輸了呢?如果改變了錯誤的做法能不能夠贏呢?
同時,應該引導孩子,讓孩子知道他還是個小孩,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和大的哥哥姐姐比,輸是很正常的。要正確看待自身能力,不要高估了自己。
3.言傳身教。平常,父母也可以在孩子面前玩比賽游戲,哪怕是“錘子剪刀布”都可以,如果輸了,可以表現(xiàn)得泄氣但又開心地和孩子溝通:“哈哈,寶寶,媽媽輸了。”
而不是惱羞成怒。這樣通過言傳身教,孩子就會知道,輸了的表現(xiàn)應該是怎么樣的,也慢慢可以領悟過來,游戲的重點在于過程的開心,而不是結(jié)果的輸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