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的孩子正值青春叛逆期,這個階段的孩子討厭父母的嘮叨,渴望獨立與自由,面對父母過多的干涉,很容易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是以不回家方式去對抗父母,此時家長要及時的調整教育方式,多和孩子溝通,才能改變孩子情況。
兒子17歲經常不回家怎么辦
一、不要試圖控制自己的孩子,很多家長都想孩子聽自己的意志行動,想讓他干嘛他就得干嘛。這樣首先對孩子獨立性格的培養很不利,而且非常容易引起孩子的反感叛逆。
到時候就會出現你越想孩子做什么他就越不做什么,然后家長就會天天跟孩子發脾氣,接著跟孩子的矛盾越來做多,讓家長越來越頭疼。
二、設身處地的換位想一想,誰不是從孩子的時代過來的,想一想自己還是孩子的時候喜歡做什么,是不是也非常喜歡玩,你那會玩的時候父母不讓你玩你心里怎么想的。你覺得你小時候不在外面玩悶在家里對你的成長怎么樣。多想一想,你就會發現其實孩子喜歡玩并不是壞事。
三、良好溝通,與孩子做朋友,家長要學會與孩子做朋友,通過做朋友來與孩子建立一種好的溝通渠道,而不是一味做一個高高在上的“家長”,來訓斥孩子、教育孩子。要讓孩子感到父母是朋友,有心事愿意向朋友吐露,吐露后不會遭到父母的粗暴干涉與教育批評,而是能夠在父母這里尋求到有力的幫助。
四、父母和睦,不當著孩子的面發生爭吵,很多父母總會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停地爭吵,有時候一點小事就升級為家庭大戰,吵得不可開交,孩子在這種環境下就會想著逃離這個家,讓自己耳根清靜。父母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讓孩子覺得家庭沒有溫暖、人生沒有意義。
父母一定要讓家里營造一種寬松和諧的環境,讓孩子感到這個家庭是溫暖的,有凝聚力的。
兒子17歲經常不回家的原因
1、很多家長認為17歲還是孩子,就應該言聽計從。故此,對孩子總是發號施令讓孩子絕對的服從。一旦孩子有異議,不聽話,輕則指責,重在打罵,讓孩子皮肉受苦。這樣孩子內心恐懼,見家長如老鼠見貓,自然便會出逃,離家越遠越好。
2、家長的忽視,有的家長工作特別忙,經常出差,孩子整天呆在空蕩蕩的家里,一個人吃飯、一個人學習、一個人玩。往往會覺得孤獨無助。于是寧愿晚上不回家呆在外面只為了那一時的熱鬧氣氛。
3、學習壓力過大,孩子的成績總是不如意,家長有意無意地說起這個問題,讓孩子不堪重負,本來學習上的難題已經有很多了,而家長的逼迫、不理解、奚落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孩子想通過夜不歸宿的行為向家長表達抗議。
家長應該怎么做才能讓孩子心甘情愿的回家
1、家庭和諧的氛圍很重要。孩子為什么會喜歡在外面玩,其中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家里面沒有什么好玩的,而且父母也沒有什么時間陪自己,所以孩子在家里面很孤單。
家長應該每天都花上一些時間多陪伴自己的孩子,讓孩子知道父母是非常在乎自己的,有了父母的陪伴孩子會非常的開心,也不會想著在去外面,覺得有父母的陪伴也是非常開心的一件事。
2、提前規定孩子玩的時間,與孩子達成一致。在出去玩的時候,就跟孩子商量好玩的時間,讓孩子清楚的知道自己能玩多久,時間到了就必須要回家。雙方達成一致的時候,家長就不要多加限制,放手讓孩子去玩。然后在時間快到的時候,提醒一下孩子,讓孩子知道玩的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