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16歲孩子打父母的行為,家長一定要重視,并及時的反思,不斷糾正自己的言行,做好孩子的榜樣,相信孩子一定會改變的。
16歲孩子打父母還有救嗎
有救。
16歲的孩子剛進入叛逆期,行事容易沖動,同時辨別是非的能力較差,面對孩子打父母的情況,家長一定不能放棄,要合理的引導,才能逐漸改變孩子。家長可參考這幾種方法:
1、父母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父母在和16青春期的孩子相處時,千萬不要和他硬碰硬。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在孩子做的好的地方,及時給予孩子鼓勵,即使小孩做錯了也千萬不要打擊他,要寬容孩子的錯誤。
只有做一個善于改變,善于學習的家長,對孩子的叛逆行為做到心中有數,接納孩子的不完美,相信孩子的叛逆問題只是成長過程中的問題。
2、和孩子進行溝通。面對孩子無緣無故的怒火,父母也可以和孩子進行理智的溝通,找出孩子憤怒的原因,幫助孩子一起解決這些問題。其實解決問題的最好的辦法,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問題,父母努力嘗試著去明白孩子想要的是什么,也多多為孩子換位思考。
當父母站在孩子的角度為孩子考慮時,就會發現很多問題其實都很好解決。
3、不要過分溺愛。家長和老人家在孩子面前要有原則,不能過分遷就孩子。家教行為要統一,不可一個寵愛,一個嚴管,這樣孩子也就會找寵愛他的那個作為擋箭牌,反倒兩個大人雙方意見不一而發生矛盾。當孩子出現頂嘴不尊重爸媽的情況時,大家都應該不要理睬他,讓他冷靜下來后再給他教育。
4、與孩子平等相處。孩子來到人間,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只不過在小的時候獨立性差一些,隨著年齡的增大,獨立性越來越強。小的時候需要較多的是關心、呵護,但隨著年齡的增大,更需要的還有尊嚴、自信、理智、謙虛等。
父母教育孩子應該在一個寬松、祥和、愉快的環境中,通過討論、爭論的方式,讓各方充分發表自己的觀點,最后以理服人,并且要心服口服。
5、重視孩子的品行修養。對孩子來說,重要的不僅是文化知識的教育,更重要的是對其品行修養的教育。
一個知識水平很高,但品行修養卻很差的人,對他人和社會的隱患危害會更大。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德行發展,加強孩子的素質教育,讓孩子懂得對待父母要感恩回報、孝敬尊重、理解敬畏,有一個健康和諧的親子關系。
16歲孩子打父母的原因
1、不關心孩子的父母。許多人覺得,孩子打父母就是大逆不道,是孩子的品德有問題。實際上,孩子也都是父母教育出來的。其實孩子會有這樣的問題,更父母的教育是分不開的。一般喜歡打人的孩子,都是因為孩子得不到父母的關心,這樣讓孩子產生叛逆感,就會引起孩子與父母作對。
2、溺愛孩子的父母。溺愛孩子,其實就是毀滅孩子。孩子一出生是一張白紙。如果父母給孩子畫上了一個圓,什么都依著孩子,無底線的溺愛孩子。
就會讓孩子覺得,世界都是圍著我而轉的,孩子就會變得特別的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這樣的話,即使將來不對父母動手,走上社會了,領導和同事也是不歡迎這類人的。
3、不做榜樣的父母。許多父母要求孩子什么都好,自己卻不以身作則。比如要孩子尊重父母,自己對自己的父母卻是大呼小叫的。這樣孩子都看在眼里,你是怎么對待自己的長輩的,孩子將來就是怎么對待你的。連父母自己都不以身作則,又有什么資格讓孩子孝順呢?
16歲孩子打父母想要孩子改變,家長應及時做出這幾點變化
第一、停止溺愛和縱容;
第二、樹起家長的威嚴和權利;
第三、建立規則和規矩;
第四、主動交流,正常溝通,不妥協,不遷就,不讓步,不縱容;
第五、嚴厲管教,跟蹤管理,家校協作溝通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