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培養良好的關系是在日常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里,要多孩子溝通聊聊心事,我們家長要培養孩子訴說的習慣,這樣孩子有問題,家長也能及時幫助解決。
為什么家長和孩子無法溝通
1、孩子出現這樣的狀況,作為家長要回頭好好審視下自己了。是什么原因導致孩子對你關上了心門。尤其青春期前后,發展自我意識和獨立思想,心思敏感,更愿意把自己的想法隱藏起來。
2、講道理,愛嘮叨,居高臨下,威脅利誘。孩子不愿意聽你說話和你說話,是因為你不懂跟孩子說話,你說的話孩子不愛聽。
3、放下身段,尊重孩子,孩子才可能對你敞開心門,成為孩子成長路上的導師。
孩子有話不說父母該怎么辦
1.溝通從孩子的興趣點出發。
我們要一如既往地從我們關注孩子的興趣所在為起點。這一點很重要,所以要再次重復:作為父母,對孩子的興趣表現出熱情是開啟親子間有意義的對話和互動的最有效途徑。
還要加上我們的換位思考,理解孩子的委屈和痛苦。在我從事兒童心理治療的過程中,我學會了與兒童聊天的第二原則:孩子表現得郁悶、抗拒交流時,如果我跟他聊聊生活中不公平的事情,通常都可以打開話匣子。
2.要時常檢討自己的思想
家長們經常犯的錯誤就是用自己的經驗,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為孩子考慮,總是以愛之名管制孩子。想要尊重孩子首先要做的就是檢討自己,因為真正的尊重是能夠平等對待他人,要無條件接受別人的一切,而不能依據自己的喜好來指責、挑剔別人。所以對待自己的孩子,你能夠做到平等嗎?
3、學會接受孩子的選擇
人生會面臨很多的選擇,無論是小孩還是大人,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作為家長往往會給孩子,設計孩子的未來。
其實孩子有孩子的天空,孩子的未來需要他們自己去把握。不需要我們象小孩一樣的呵護他們,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這種欲望也就欲強烈。
孩子的選擇與家長的意見相左時,遭到訓斥的肯定是孩子,家長從來不會從自身找原因的,因為家長自認為自己高明,孩子什么都不懂,于是就剝奪了孩子的選擇權。這樣時間久了,孩子自然不會再和你交流!
4.妥協有時候非常重要
妥協是家長對孩子最難做到的事情,因為父母總是不愿意承認自己的錯誤。其實,如果父母能夠放下架子說一聲“對不起”,這并不丟人,反倒會讓孩子更加明白如何尊重他人,同時也可以幫助孩子建立自尊。
當兩人遇到分歧的時候,適當的妥協也是尊重的體現,多聽聽孩子的意見,如果他說的對,那家長還是妥協吧。
孩子上小學有事不給家長怎么辦
第一,平常多和孩子交流。
其實,孩子的天性是活潑的,有時候甚至嘰嘰喳喳說個不停。所以,家長如果從小就傾聽孩子的心聲,無論他們說的事情有多么沒意思,家長都要認真聽并發表見解,時間久了,孩子就會養成講的習慣,無論什么事情都喜歡和家長分享。
第二,注意觀察孩子的狀況。
家長平常要多關心孩子,注意他們平常表現。他們放學回來后,是高興還是悲傷,是生氣還是無所謂,家長要細心觀察。如果孩子不說,家長要經常引導孩子說出心中的感受。這樣,孩子在學校遇到問題就會喜歡和家長訴說了。
第三,多陪伴孩子。孩子小時候總喜歡膩在父母身邊。家長要多陪孩子玩耍,陪孩子學習,讓他們有一種安全感,這樣,他們就會樂于和家長分享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