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家出走可以算是叛逆期孩子比較嚴重的情況了,孩子受到父母的批評或責怪后,經常會以離家出走,來對父母的行為表達抗議。當孩子返回家庭之后,家長不要責罵,首先要做的就是對孩子進行心理疏導。
對離家出走孩子的心理疏導
方法一:做父母的要認真研究一下家庭人際關系狀況,包括家長之間、家長與孩子之間的關系。因為如果人際關系良好,孩子能與父母溝通,他會及時把面對的其他壓力告訴家長。
家長把握了孩子的心態,就能進行疏導,預防孩子出走。如果家庭人際關系不好,本身對孩子就是一種壓力,孩子與家長隔膜,難以了解其他情況。這種狀態下,家長要努力做好自家的“減壓”工作,坦誠地面對現實,與孩子交談,讓孩子把對家長的不滿都說出來。
家長冷靜思考,該承認自己缺點錯誤時,要勇敢地承認,向孩子表示歉意。有了交心的基礎以后,進一步與孩子溝通,互相談出面臨的問題,再有針對性地幫助孩子解決實際問題。
方法二:對于已經出走過或有出走念頭的孩子,要耐心進行說服教育和分析。出走不是解決問題的好方法,只會帶來更多的問題,家長心里很著急、很痛苦。
有志氣、有責任心的孩子應該勇于面對現實,正視各種矛盾和壓力,與老師溝通,與家長溝通,與同學溝通,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相信孩子,也讓孩子自信,他有能力處理好自己遇到的麻煩。
方法三:家長要認真反省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有不當之處。家庭教育不當,往往是孩子出走的直接導因。很多家長“自居心理”極強,總認為自己的做法是對的,是為了孩子好,一貫“理直氣壯”,也正是這種“理直氣壯”帶來了孩子離家出走的苦果。
建議這樣的家長盡快改變“自居心理”,聽聽專家、老師和孩子的意見,對自己的做法進行一下反思。家長教育態度、方法的改變,會促使孩子出現接受教育態度的改變,不良的隱患可以消除。
方法四:家長要了解和重視孩子的成人感和自我意識,尊重孩子自主自立、努力成長的意愿。對他們少一些限制,多一些肯定、鼓勵和支持。使他們意識到,離家出走并不能解決問題和擺脫困境,還有很多更積極、更具建設性的解決問題的途徑。
要讓孩子明白,挫折可以使人的心理成熟起來。為了以后更好地適應生活和應對挫折,應該多學知識,培養各種生活能力。
方法五:建議家長多與教師以及孩子的同學接觸。從他們的談話中,可以知道很多關于自己孩子的情況,有些異常表現也會提早得知,能及時采取措施。家長與老師、孩子同學的接觸應自然、坦誠,保證獲得信息的真實性。
孩子為什么會離家出走
1.逃避學習壓力
有些孩子的壓力來自自己,他們為自己訂立各種學習目標,而一旦沒有實現,他們便感到氣餒甚至有逃避的想法。也有的壓力來自父母,家長的目標太高,孩子的考試成績達不到要求,就給孩子施加壓力,孩子就感到恐懼,希望一走了之。
2.逃避懲罰
有的孩子做了錯事,害怕父母懲罰,于是,他們選擇出走,這種情況般出現在那些經常懲罰孩子的家庭。
3.被外界環境誘惑
有的孩子通過各種渠道接受很多信息后,經受不住誘惑,對讀書不感興趣,熱衷于讀書以外的東西,像早戀或者迷戀網吧,進而發展到離家出走“實現理想”。
對于家庭來說,孩子的出走,是山崩地裂般的災難。有的父母舉著孩子的照片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尋找,有的父母因找不到孩子而精神失常,有的父母為了孩子的出走相互責怪而導致離異,還有的家庭為了找孩子而債臺高筑。
叛逆孩子離家出走怎么教育
面對叛逆孩子離家出走這樣的情況,首先要保持冷靜、理性思考,不能盲目激動或者過于寬容。家長應該盡可能跟孩子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需求和情感狀況,找到問題的根源。
同時,家長不能放棄對孩子的愛和理解,即使孩子表現出叛逆行為,也要保持耐心和溫情,這是幫助孩子回到正軌的重要前提。
家長的關愛和呵護,同時也要慎重考慮如何塑造更良好的成長環境,從而更好地幫助孩子重新修建信任和教育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