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聽父母的話雖然很常見,但是家長們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式,正確引導孩子。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下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用什么方法?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用什么方法
1、學會傾聽孩子的觀點。孩子年齡小,特別是小學階段,他的自思想和性格觀念會慢慢轉型起來。所以,家長朋友們會發現自家的孩子時常盯著一個事物發呆,說不定他正在認真思考。對于這一類的孩子,家長要嘗試學會傾聽他們的觀點,說不定他們的調皮和打鬧只是為了吸引大人們的注意。
2、努力和孩子成為朋友。家長應該以朋友的身份多和孩子交流,傾聽孩子心底的想法,試著換位思考,不要太過決斷,不要逼迫孩子去做不喜歡做的事情,更不要以命令的口吻和他溝通,也不要對孩子使用說教式,遇到事情一定要和孩子商量,這樣才可以更好的和孩子就某些問題進行溝通。
3、不要總拿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許多父母在小孩犯錯時,總是喜歡拿別人的孩子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邊比較還會邊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如何的聽話?如何的愛學習,再看看你!
這種行為真的會打擊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如果處于叛逆期的孩子會更加的抵觸,更加不聽父母的話,教育起來也會更加的困難。
4、不同問題不同對待。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應該多給一些耐心,急性子的千萬不可的,尤其不要與孩子硬碰硬,那樣反而會適得其反,可以嘗試著多聽聽孩子的想法,這樣能更加接近孩子,理解孩子,另外家長還可以多與老師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一起幫助孩子走出叛逆期的困境。
孩子不聽父母的話的原因
1、家長自己不能做到以身作則。比如讓孩子讀書,自己卻在打游戲;讓孩子鍛煉身體,自己卻在睡懶覺;讓孩子認真學習,自己卻在廢寢忘食地打牌等。
2、教育孩子缺乏溝通和耐心,斥責、打罵,情緒失控。很多孩子小時候聽話,是因為懼怕家長的拳頭,不是心服口服才聽家長的話。這種情況等到孩子長大了,胳膊長到足夠粗的時候,他就不再懼怕家長了,所以孩子就不聽話了。
3、不會俯下身和孩子交流,不會傾聽。總是居高臨下,以家長命令的口吻和孩子說話。好的交流是多種方式的,可以是長輩對孩子和風細雨的教導,也可以是忘年交一樣平等的交流。學會傾聽,才能走近孩子的心,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家長的哪些行為會讓孩子拒絕溝通呢
1、讓孩子閉嘴。一句“閉嘴”不僅切斷了孩子正在溝通的需求,還是不尊重孩子的表現,容易讓孩子產生挫敗感、失落感。換位思考一下,假如是自己話說一半就被打斷,你是否會感覺到不被尊重以及產生被誤解的擔憂?為了避免被要求“閉嘴”所產生的不愉快,孩子也許再也不想向家長開口。
2、忽略孩子感受。帶著孩子去親朋好友家時,有的家長總會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作比較,把別人家孩子的優點放大,卻當著親朋好友的面,數落自己孩子的種種不是。
把孩子的缺點當成茶余飯后的談資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也許從家長的角度看來并非有意傷害,但無心之舉確確實實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當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心思、情緒無法被自己最親近的人所感同身受,家長就無法成為孩子心目中“懂自己的人”,這樣一來,以后孩子遇到事情渴望被理解的時候,往往不會與家長溝通交流。
3、父母過于嘮叨。家長愛子心切常導致言語啰嗦和愛嘮叨,但孩子畢竟是年幼,不一定能理解嘮叨的背后是滿滿的關心和牽掛,如果孩子一向家長訴說什么事,家長就嘮叨個不停,久而久之,孩子會怕了父母的嘮叨,就不再想和家長溝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