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偏心會對孩子造成一定程度的心理傷害,這種傷害會伴隨著孩子今后的成長,影響其養成良好的性格,家長們要及時的反思,并對孩子多一點關注和關心。
孩子說父母偏心怎么去溝通
一、給每個孩子單獨陪伴的時間。每個孩子都渴望被重視,被看見,但因為多子女家庭,家長工作生活也忙,在家庭里和孩子們都是共同相處的時間居多,孩子沒有單獨跟父母溝通交流的時間和空間,這樣就很容易造成情感上的隱形忽略。
每一個孩子其實都需要有爸媽單獨陪伴的時間,屬于你和孩子獨有的時間,這個時間段內,其他孩子不參與。這樣的獨處最好一周安排一次,即使爸媽太忙,陪伴時間不長,也能讓孩子感受到你和他單獨的愛的鏈接。
在獨處過程中,父母要聽聽孩子的心里話,和他談談心,或者陪他逛個街,吃個好吃的,讓孩子充分感受到你們的重視。父母要讓孩子感受到,你愛每個孩子,讓他們知道自己是獨一無二的,每份愛也都是唯一的。
二、 教育孩子相親相愛。很多孩子很反感父母說“你是大的要讓著小的”“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之類的話,因為他們覺得自己也是一個孩子,他們和自己的弟弟妹妹是平等的。雖然父母這樣說的想法是好的,但是這樣說卻很不恰當。
父母應該教育孩子說讓他們相親相愛,而不是其中的一方就應該對另一方好。比如媽媽希望姐姐讓著弟弟,可以和姐姐說:“你弟弟現在不懂事,你是姐姐不要和他計較。”然后和弟弟說:“你是弟弟,要聽姐姐的話,將來也要讓著姐姐保護姐姐。”
三、孩子的問題要么不插手,插手一定要公平。關系再好的兄弟姐妹,小時候也免不了矛盾和爭吵。而有的孩子,還喜歡向父母告狀。作為父母,面對孩子之間的問題,要么就不要插手讓他們自己解決,只要插手就一定要公平。
比如弟弟年齡小欺負姐姐,反被欺負了找媽媽告狀,媽媽不要一上來就說姐姐不懂得讓著弟弟,而是應該指出兩個人的不對。
家長偏心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影響
1、自卑。家長過于偏心會讓另一個不被家長喜愛的孩子身心受到傷害,他/她會一直處于較為壓抑的狀態,而且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不被父母認可的同時,也難以認可自己。
2、不自信。由于不被父母喜愛,孩子處于負面情緒之中,會逐漸失去自信。而孩子沒有自信心的話,也比較孤單,不愿意與人交往,學習上也不夠積極,做事缺乏主動性。
3、缺乏信任感。家長偏心一個孩子,會讓另一個孩子對父母不再信任,對其他人的信任度也會逐漸降低。
4、不知感恩。長期被家長偏心照顧的孩子,性格也會比較驕縱,以自我為中心,不知感恩,一旦家長不能滿足他/她的要求,無理也要鬧三分,并產生怨恨情緒。
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該如何實現公平
1.制定規則。當規則被建立后,孩子的公平意識得到滿足。比如說,想要吃零食就要把玩具擺放整齊,誰能夠做到誰就有零食可以吃。在規則的束縛下,也就沒有偏心的情況產生了。而孩子也更加愿意配合規則的引導。
2.傾聽孩子的情緒。當孩子覺得自己被不公平對待時,家長可以保持對孩子的關注,耐心的傾聽孩子吐露心里的不愉快。讓孩子明白,父母對自己的關注,這種親密感會讓孩子的情緒得到平復,也能夠讓家長們有所察覺,調整自己的行為。
3.平衡輪流法。這是心理學家們提出的一種方法,當孩子對于多件物品有分歧時可以用到。這種方法大致可以描述為,先選擇的一方有選擇上的優勢,而后選擇的一方有數量上的優勢。比如說,姐姐先選擇,但是只可以選一本,弟弟后選擇但是可以一次選擇兩本,隨后姐姐才有選擇剩下一本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