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孩子,其生理和心理方面都在高速的發展,所以他們很容易做出一些沖動的行為,尤其是男孩子,其獨立意識更加強烈,非常渴望擺脫父母的束縛,自己做主。
怎樣引導青春期男孩
1、父母要及時調整心態。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即使在親子關系融洽、父母非常睿智的家庭里,青春期引發的動蕩也足以降低全家人的生活質量。
面對孩子的巨變,大人一定要有充分的心理準備,調整自己的心態,不能孩子一不聽話自己就先沉不住氣。在青春期,孩子的身心正順應自然的規律蓬勃成長,我們大人也要改變管教的態度和方法。
2、多與孩子溝通。很多家長和孩子之間是沒有心與心交流的,他們不懂孩子的想法,孩子也覺得父母不關注他,疏遠的關系就這樣慢慢形成。孩子樂意和父母分享點滴,也會形成習慣,會更加的信任父母,依賴父母。遇到任何事情都會和父母交流,對孩子而言,父母既是可以交心的朋友,也是能夠幫他解決問題的人。
3、家長要學會換位思考。站在不同的角度總能看到不一樣的問題,孩子之所以不愿意聽從父母的話,是因為他們只站在自己的角度來看待父母的行為,而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行為,也可以看出父母也不愿意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考慮他們所面臨的問題。
4、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青春期的男孩基本上已經對一些事情有了個人的主見和看法。父母應該多關注孩子們的這些觀點的看法,也許,有時候孩子們和父母會有不同的意見,因為意見不同,而和父母起爭執的情況很常見,父母切忌在這時候和孩子硬對硬。
父母不能一味地將自己的想法強加到孩子身上,總是一副我是家長,我說的就是對的、我說的你就要做、我說的你就要執行、你做的讓我扭不慣的就是錯的,就得改的心態,這樣是不利于青春期孩子們心理的健康發展。
5、多給孩子鼓勵。家長要適當的鼓勵,肯定孩子的能力,肯定孩子的想法,滿足孩子有時的小虛榮心,這樣做更有利于家長和孩子建立健康的親子關系。比如一種鼓勵,一句完整的問候,一句鼓勵的話都會讓孩子感到滿足。
青春期男孩的心理特征
青春期也稱為叛逆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逆反心理,如部分男孩表現為易激惹、情緒較不穩定,可能因為較小的事情便與人發生沖突,還可能表現為厭學、無法較好控制自身情緒等。
并且獨立意識逐漸增強,不希望家長進行過多管束,也不希望家長強制要求自己接受他們所謂好的觀念,可能與家長對孩子過于溺愛,或者家長過于嚴厲、教育方式錯誤等有關。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該怎么辦
很多家長總怕孩子太小,不明事理,所以反復給孩子灌輸大道理,如果孩子表現出心不在焉的樣子,說教就變成教訓了。
說教的態度是居高臨下的,說教的前提是把自己的話當真理,孩子必須聽,但實際上許多孩子很反感父母的說教,比說教更有力的是身教。
身教起到榜樣和示范作用,要身體力行,做給孩子看,而不是喋喋不休地說給孩子聽。所以不要把溫馨的家庭變成天天說教的課堂,多說不如少說多做,做給孩子看。
青春叛期的孩子已經有了自己的生活意識,他們的想法雖然有的時候在成年人的眼中是不成熟的,但他們渴望被理解和尊重,只有家長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孩子才會覺得家長是自己的朋友,從而才愿意聽從家長的管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