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會經歷一段時期的叛逆期,一般來說會經歷三段,而且因為進入叛逆期的時間不同,孩子所表現出來的形式也都不一樣,但其中最難管教還是青春期,所以家長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育方式。
12歲是不是叛逆期
是!12歲屬于青春叛逆期前期,年齡范圍大概在12~18歲之間,作為叛逆期的第三個階段,孩子們的自我意識與獨立意識將達到一個新的高度,他們開始有自己的想法和主張,并且敢于向“權威”發起挑戰,因而顯得格外叛逆。
其次就是12歲的少年大多從小學升入了初中,環境的變化也會影響孩子的思想、行為以及處事方式,他們渴望獨立,卻離不開父母的經濟支持,他們我行我素,卻又希望獲得他人的認可與尊重,內心的迷惘與矛盾若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就會很容易出現逆反情緒,作為逆反行為。
這個階段孩子開始逐漸建立自己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可能會和家長的觀念產生沖突,造成叛逆。這時候,作為家長應該給予孩子更多心理上的關心,不要只關心孩子的成績。此外,在與孩子相處的時候,可以將孩子當成大人來溝通。
面對叛逆期的孩子,家長該如何引導呢
面對青春叛逆期,我們一定要學會控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緒,畢竟每個孩子都會經歷叛逆期,不必因此過于焦慮,理解孩子的特殊時期,接納孩子的情緒變化,分析孩子叛逆背后的動機,就事論事解決問題要比發無名火更有用。再者是加強與孩子的情感維系,重塑信任感。
其實很多孩子的叛逆行為不過是一種變相的反抗與宣泄,他們無法從父母一方獲得安全感、信任感,自己的情緒、需求得不到重視,所以只能以逆反的形式表達不滿,因此我們父母一定重視與孩子的情感維系。
理解孩子在叛逆背后的真實訴求,或許是我們缺少的一份關愛,是帶有偏見的一次誤會,是過度控制下的一種反抗。如果你繼續把叛逆期的孩子當做“掌中之物”,那么他永遠也長不大,他會責備你不給他展示自己的機會。
同時,我們也要給予孩子同樣的信任,相信孩子的第一步就是學會放手,放下控制欲,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讓他擁有一定的選擇權、隱私權,尊重他,讓他感到被重視。
第二步要以身作則,言傳身教遠比空口說教更有用,身體力行去帶動孩子,既是給予了彼此適當地空間,同時也展現出了更多的信任。
孩子為什么會進入叛逆期
1、孩子的情緒沒有受到認同:當孩子遇到問題或情緒低落時,他們需要得到家長的關懷、認同、支持和安慰。如果家長單單講道理,而沒有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和情緒,孩子就會感到孤獨、無助和不受重視,進而表現出不配合或不聽話的行為。
2、孩子缺乏自主決策權:孩子往往需要展示自己的獨立性和自主權,如果家長針對一切問題都直接提供建議或解決方案,那么孩子就會失去自主感和主動性,并且可能表現出抵觸或挑戰行為。
3、長時間的指責和批評行為:家長經常以批評和指責的方式與孩子溝通,往往會引起孩子的失望和抵觸。
4、年齡的增長使他們的狀態發生變化:心理學家指出在發展階段中的孩子他們會尋求自我同一性,他們從最初那個需要父母照顧的孩子,逐漸變成了開始探索自己是誰,和未來發展方向的成長狀態。
在這一時期,他們需要從原本的依賴父母的狀態,而變化到和朋友交往的狀態。這是人際關系的一種調整,代表著親子關系慢慢被替代的一個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