叛逆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在這個階段,孩子雖然會做出許多讓父母無從管教的行為,但這也是管教他們的最好時機,所以家長一定要把握住,多多去引導。
孩子叛逆期母親該怎么教育
1、保持冷靜,避免情緒激動。當孩子出現不聽話等問題時,家長應盡量保持冷靜,避免情緒過激,表現出穩定的情緒狀況,避免言語過激,削弱與孩子的信任關系。
2、學會傾聽和關注孩子的需求。家長應該在與孩子交流時,傾聽孩子的言語和觀點,并且理解孩子的需求和訴求,盡可能的為孩子提供幫助和支持。在家長不斷傾聽,認真了解孩子的立場,將有助于構建更良性、更健康的家庭關系。
3、不要輕易否定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孩子進入叛逆期以后,很多言行舉止恐怕很難讓人理解,但為了教育孩子,哪怕孩子的行為再不合規則、不明事理,父母也應客觀對待自己的孩子,承認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缺點持保留意見,但不能輕易地否定。
對于孩子處理問題的方式,為人處世的原則,還有孩子們之間的友誼,父母都應該抱著尊重和愛護的態度。即便有些孩子很調皮,甚至在家長的眼里不算是好孩子,但是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和想法。其實回想起來,當我們還是孩子的時候,父母不管如何干預往往都是無效的,反而會引起反感,不也是一樣嗎。
4、給孩子定規矩。如果是原則性問題,那么父母要在事前與孩子訂立明確的規矩,這個規矩不但孩子要遵守,父母也要遵守,是適用于全家人的。這樣一來,孩子才不會對規矩產生抵觸心理,父母也可以以身作則,給孩子更強大的榜樣作用和正面力量。
5、信任、尊重。叛逆期需要及時建立起牢靠的信任感,互相信任可以有效減少溝通上的難題,可以讓親子關系更加融洽。而尊重以信任為底色,因為信任所以選擇尊重,尊重孩子的喜好、個人意愿、選擇,因為尊重所以愿意耐心傾聽孩子的想法,不會動輒反駁甚至否定孩子。因為尊重,孩子會更愿意相信家長,進人良性的循環。
孩子叛逆的表現有哪些
1、以自我為中心。叛逆期的孩子會表現出強烈的自尊心,甚至會出現以自我為中心,不允許別人,尤其是父母,與自己的想法不同,對父母的勸告和建議總覺得是一種嘮叨、啰嗦,回家后對父母的提問、交流總是愛答不理,或者應付了事。
2、喜歡推卸責任。孩子在叛逆期會經常犯錯誤,而孩子犯了錯誤之后,不會承認自己的錯誤,即使被家長逮個正著,但孩子還是會找一些理由來為自己開脫。
孩子變得喜歡推卸責任,不想為自己的錯誤承擔后果,而家長看到孩子這樣的舉動,會更加生氣,無法心平氣和去教育孩子,導致孩子變得更加叛逆,進入死循環當中。
想要管教好孩子,家長必須要以身作則
一些家長提到“以身作則”便頭疼不已,因為大多家長的以身作則并非出于本心,而是單純的做給孩子看,我要讓孩子知道這樣做是對的,哪怕我內心不認同我也要做給孩子看,其實存在這種心態的家長很容易自我內耗。
內耗的后果就是一旦孩子做出自己設想之外的表現,便很容易“破防”,繼而對孩子一頓指責,怨孩子不懂自己的良苦用心。而“以身作則”樹立起來的好印象也會瞬間瓦解,得不償失。
我們先是“自己”再是家長,作為一個人,應該以怎樣的態度面對生活,對面工作,面對親密關系,以怎樣的情緒面對困難,面對挫折,面對猝不及防的意料之外,才是我們需要思考的。
而我們下意識做出的這些決定,往往能夠潛移默化的影響孩子,因而做好心態與情緒的管理,才是真正的以身作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