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校園之后,在跟老師和同學相處的過程中,難免會發(fā)生一些沖突和矛盾,雖然這是一種常見的現(xiàn)象,但如果家長不能給予重視,及時處理,那對孩子的學習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孩子跟老師對著干怎么辦
1、冷靜對待,安撫孩子的感受。孩子跟老師有沖突,家長聽說后大致有兩種反應。一種是心疼孩子,不管不顧就跑去學校找老師算賬,一種是認為孩子不能頂撞老師,不分青紅皂白責罵孩子。這兩種都是從大人的思維去看待問題,沒有考慮到孩子的感受。
其實,孩子跟老師發(fā)生沖突后,孩子的心里是有點惶恐,也可能有委屈,這時,家長應該冷靜下來,接納并安撫孩子的情緒,讓孩子把自己真實的感受說出來,才有利于接下來的引導。
2、了解事情經(jīng)過,引導孩子客觀分析。有時孩子為了減輕或逃避自己的責任,可能會對家長撒謊或避重就輕,家長在聽了孩子對事情的闡述之后,不要偏聽偏信,要旁敲側(cè)擊,多方面了解事情真相,盡量站在老師的角度分析問題,引導孩子理解老師。
3、立即處理,不要拖延。事情發(fā)生后,家長要立即處理,如果是孩子的錯誤,那就陪孩子向老師道歉。老師批評孩子,也是為了教育好孩子,家長的配合會讓老師更有信心教好你的孩子的。千萬別將事情拖到不得不處理的時候才去處理,到那時,老師可能對你的孩子有點失望了,從而影響到對孩子的觀感。
4、制定明確的規(guī)則和期望。確保家中和學校有明確的規(guī)則和期望,包括對尊重和合作的要求。與孩子一起制定行為規(guī)范,并明確規(guī)定對于頂撞行為的后果。這樣做可以讓孩子意識到他們的行為有后果,并激勵他們更好地表現(xiàn)。
5、引導尊重和合作。教導孩子尊重師長和父母的權(quán)威,并理解他們的專業(yè)性和付出。強調(diào)合作和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以及通過合作解決問題的益處。鼓勵孩子尋找建設性的解決方案,而不是采取對抗的態(tài)度。
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尊重老師
1、要轉(zhuǎn)變對老師的看法,不要先入為主。家長要多挖掘孩子老師的優(yōu)點,可以到學校做一些側(cè)面的觀察、調(diào)查,找一些對孩子老師熟悉的人,盡可能多地了解老師的長處、閃光點,然后裝作無意識的把老師的這些長處、閃光點告訴孩子,在孩子面前多夸獎老師,引導孩子認識老師的優(yōu)點和長處,讓孩子對自己的老師有崇拜感。
2、家長還要注意與孩子的老師多溝通。孩子不喜歡哪位老師,家長要主動與這位老師溝通,以尊敬、虛心的態(tài)度,傾聽老師的話,了解孩子在學校里的表現(xiàn),設法取得老師的幫助和支持。
讓老師適當給予孩子一些偏愛,比如批改作業(yè)詳細一些,主動找孩子談談心,課堂提問多一些,多給孩子一些表揚、鼓勵等等。老師的這些做法,讓孩子感覺自己非常受老師重視,比家長講的大道理管用多了,孩子很快就能改變對老師的看法的。
如何引導孩子遵守課堂紀律
不管孩子是小學生還是初中生亦或是高中生,始終還是個孩子,他們的自控能力相比成年人差很多,所以父母不要用要求成年人的那些高度來要求孩子,更要懂得孩子愛動愛玩的那種天性,但是,孩子也要讓孩子明白,自己的身份是學生,那么遵守課堂紀律,就像你是孩子的父母,就要用心愛孩子一樣。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老祖宗的這句話一點問題都沒有,雖然不能死板教條,但必要的規(guī)矩是一定要有的。培養(yǎng)孩子養(yǎng)成尊守規(guī)矩的習慣,不管是在家里在學校里還是在別處,都要遵守相應的規(guī)矩。
父母也要以身作則,從小事做起,比如遵守紅燈的規(guī)矩開始做起,這樣一來,孩子自然也會形成遵守規(guī)矩的習慣,那么便不會出現(xiàn)不遵守課堂紀律的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