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步入初中之后,就會進入一段時期的叛逆期,在這個期間,孩子會做出許多觸碰父母原則的行為,比如跟父母吵架,頂嘴,打架等等。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那孩子會在叛逆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初中生的孩子怎么管教
1、了解原因。首先,了解孩子叛逆背后的原因。可能是因為孩子與家長溝通不暢,因為教育方式不適合孩子,亦或是社交等壓力太大,家長要從孩子角度出發了解情況。
2、尊重孩子,采取鼓勵為主的教育方式。把孩子當作成人來對待,將言論權還給孩子,把部分選擇權、決策權交給孩子。家庭中的一些重要事情讓孩子參與討論與決策。對孩子的優點和取得的成績及時肯定,在孩子面對困難和挫折時多鼓勵、少批評。
3、做好溝通。想解決孩子問題,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通過溝通,如果孩子還愿意與你溝通,家長一定要抓住這一點,打開孩子的心扉,讓孩子把自己的內心想法說出來,知道了孩子內心怎么想的,家長才知道該怎么改,怎么教育。一旦孩子叛逆了,用正確的溝通,也是能夠解決孩子問題的。
4、不要極力否定孩子的想法。叛逆期孩子和父母的想法必定有一些差異,但不要極力否定孩子的想法,要跟孩子一起心平氣和的商議解決雙方差異的方法,孩子也有判斷能力的。如果雙方差異大,父母也別太著急,用耐心和事實慢慢的和孩子進行解釋。減少差距,盡量避免過多的沖突。
5、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內容。初中階段學業壓力較大,這使得孩子們承受著交談的心理負擔,所以,聰明的父母一定懂得適時地豐富孩子的課余生活,既能夠幫助他們緩解心里的壓力,同時,也能夠有助于他們調整自身的心理以及身體狀態。當青少年抑郁問題不可被忽視的時候,課余生活的樂趣體驗就顯得更加必不可缺。
初中孩子的心理特征
1、主觀意識比較強,孩子到初中以后的思想是和成年人差不多,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什么對自己有利。但是由于能力有限,經驗有限,又不善于表達,不被大人理解。往往被家長認為孩子開始叛逆,走上歧途。
2、希望得到家長,老師,同學的認可。孩子進入初中的,他希望自己的努力被看見。可是往往很多家長都會忽視,在家長眼里,孩子的所有進步,都得不到家長的滿足。家長永遠在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打壓自己家的孩子,從而讓孩子對自己失去信心和希望。
3、好面子。上初中的孩子不再像小學時代一樣,愛表現自己,希望自己被關注。反而比較內斂,害怕出丑,丟了面子,被同學嘲笑。
讀小學的時候總是希望自己能考上全班第一,可是上了初中,卻不喜歡考全班第一。為什么呢?因為他們害怕分數下降,同學笑話,丟了面子。害怕老師,家長施加的壓力。反而,他們會保留自己的實力,當一匹黑馬。
初中生家長應該怎么管教孩子
注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責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擔,哪一位都不能放棄自己的責任;同時,父親和母親要為對方承擔教育責任創造條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應單方獨攬“大權”;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對子女的教育影響力和諧互補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全方位發揮家庭的教育功能。
多給孩子一些表揚和鼓勵。多給孩子欣賞的目光,有利于培養孩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和品質,有利于增強父母對孩子的信任。
多給孩子以欣賞的目光,就會看到孩子與眾不同的長處和優點,看到他的一點點進步,肯定他,堅持鼓勵他,耐心引導他,平和看待他,并以實際行動支持他,孩子就會把自己的優點發揚光大,這一點是很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