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打罵來教育叛逆期的孩子,只會給孩子帶來傷害,破壞親子關系,甚至影響孩子性格的塑造。家長要及時的改變教育方式,學著和孩子成為朋友,才能更好的教育好叛逆期的孩子。
孩子叛逆到底該不該打
不該打。
要知道身教比言傳更重要,父母身體力行,比怎么對孩子說和要求孩子怎么說都更有力。
父母放下架子和孩子平等交流,孩子犯了錯誤,父母告訴孩子為什么這樣做不對,讓孩子說出自己的想法,說說他這樣做的道理,父母根據他說出的道理來和他一起討論、交流,講明白他的想法、做法為什么不對,讓他明白怎么做才是對的,做錯了要道歉,并且彌補自己的錯誤。
孩子也可以自由的指出父母的錯誤,父母做錯了也要道歉,并且彌補自己的錯誤;父母對孩子說出的道理,自己能夠自覺遵守,如果父母能做到這樣,孩子也絕對不會不講道理。
父母把孩子當朋友,孩子也會把父母當朋友;父母把孩子當斗爭對象,孩子也會把父母阻攔在心門之外。
究竟怎么樣教育叛逆期的孩子才是正確的呢
1、發揮孩子的小主人翁的地位。青春期的孩子自主意識就像是彈簧,你給它的壓力越大,它越反抗的更強烈。因此,家長教育孩子的時候要聰明一點,適當增加孩子的自由選擇權,發揮孩子的主人翁意識。
2、平等的和孩子交流。孩子們最想要的是父母的理解和尊重。與孩子做朋友,平等交流,讓孩子感到被尊重和理解,更愿意接受父母的意見和教育。如果家長總是以一個過來人的身份教導自己的孩子,會引起孩子的強烈反感和討厭。
3、給孩子創造一個幸福的生活環境。孩子的性格和行為都受到家長的影響。所以,家長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即便是有迫切需要解決的矛盾,那也不要直接爆發在孩子面前。
叛逆期的孩子通常會有哪些特點呢
對父母的教育方式反感。青春期的孩子雖然懂得還不是很多,但是孩子已經有了獨立意識,已經開始有自己的想法,這個階段的孩子很討厭別人教自己做事,不喜歡爸爸媽媽對自己的行為指手畫腳,所以,爸爸媽媽一嘮叨孩子就會覺得煩。
還有的爸爸媽媽的教育方式比較嚴厲,奉行“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理念,孩子小的時候打一打說不定還有點用,可是等孩子到了青春期,這種粗魯的教育方式就有可能適得其反,引起孩子的叛逆,所以,爸爸媽媽應該改變自己的教育方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