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進入青春期之后,常常會受人際關系、學業以及家庭的影響,產生一些不良情緒,比如暴躁易怒,焦慮等等。如果家長不能及時引導,那孩子就會出現非常嚴重的叛逆心理,讓父母無從管教。
怎樣教育青春期的女孩子
1、積極引導孩子。對于青春期的女孩子,家長要給到她正確的引導。幫助孩子學會獨處,以及教會孩子如何廣泛而又謹慎的交友,做到真正的尊重孩子。
母親也要多和孩子進行情感交流,不過度干涉孩子的交友范圍,同時教給孩子一定的戀愛觀人生觀,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身的安全。
2、不要粗暴對待孩子。孩子進入青春期,心理上都是敏感的,性格上都是暴躁的。而作為家長則要注意自己,對待孩子的言辭不要過于隨意,不要冷落孩子,也不要對孩子使用武力手段。
這樣做既不能解決問題,對孩子心靈造成的創傷又是深遠的。家長更應該以身作則,成為孩子的榜樣,而不是用自己不好的行為來影響孩子。
3、尊重信任。家長記住:青春期的青少年心靈的成長,渴望自我做主,遭到家長和老師的否定,其叛逆的心理就會增加,有一種你認為不行,我就要做給您看的念頭,要得到家長和老師的認可,家長和老師不應該只看到孩子的缺點,要多注意孩子的優點,對孩子一定的信任,該放手的要放手讓孩子去做。
4、尊重孩子的想法。女孩子進入叛逆期后會有自己的想法,有些不切實際,但父母不能以喝斥的態度阻止她對這個世界美好的向往,作為父母傾聽之后,然后拿出實例與她的觀點進行分析,讓孩子心服口服,然后加以鼓勵。
5、強化孩子的行為。青春期的孩子有很強的自我意識,她們不喜歡被父母命令、逼迫。所以父母如果想上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好的方法不是給孩子提要求、下命令,而是在孩子做出良好行為的時候,贊賞、表揚孩子,用正強化的方法幫助孩子養成習慣。
孩子青春期的特點
1、情緒起伏較大。進入青春期,孩子需要逐漸適應這個社會,孩子在學校里和老師、同學的關系,實際上就是最初的社會關系。在社交過程中,孩子需要融入集體、要學會面對競爭、還要與人合作。
由于孩子的社交能力較弱,所以可能會感到有些吃力,從而產生焦慮等情緒。另外青春期的孩子體內會分泌皮質醇,這是一種壓力激素,如果皮質醇激素分泌不穩定,就會讓孩子感到壓力,所以孩子容易變得激動、暴躁、情緒化。
2、逆反心理嚴重。進入青春期之后,女孩的自主意識變得越來越強烈,個性很強,逆反心理也很嚴重,這是青春期的正常現象。所以作為父母,要關注孩子的異常行為,理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3、對異性產生好感。青春期的女孩可能會對異性同學、朋友產生好感,一些父母可能會把這種現象,當作早戀來處理。如果父母把孩子對異性正常的好感,當作是可恥的、不被允許的,那么就會抑制孩子的心理發展,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
男孩進入青春期該怎么辦
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青春期的男孩有自我辨別事物的能力,如果父母沒有注意到孩子的變化,而一味的照舊按照自己設計的路線引導孩子,自然會引起孩子的不滿,故意反對父母。與孩子相處融洽,父母要正確認識孩子,讓他們學會承擔責任。
父母給孩子一個人生目標。青春期的孩子已經開始樹立自己的人生觀,那么,如何制定人生目標,如何規劃自己的未來,這是需要孩子認真思考的問題。很多父母愿意盡一切努力,幫助孩子選擇自己的未來,但實踐證明,效果并不好,孩子不喜歡的事情,強迫他去做是徒勞的。